◆數據顯示,海外需求重現緊縮,而來自內地的新訂單亦連續13個月下跌。 資料圖片

上月PMI降至52.4 訂單及產出增長放緩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向上令私營企業營商信心受影響,最新的6月標普全球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由5月的54.9降至52.4,顯示私營經濟連續三個月高於50持平線,景氣狀況進一步好轉,惟在疫情持續掣肘下,6月增長率明顯較5月回落。有港商指出,影響6月PMI因素包括疫情、地緣政治及港元總體呈強勢等,美國若取消部分對內地商品加徵的關稅,或可提升港企信心,但總體來看,下半年經營環境仍然「難捱」。

◆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考玲

導致6月PMI增長減慢原因,其中一個為訂單需求與產出在疫情反覆的情況下繼續增長,但升幅減慢,導致採購活動緊縮;加上供應商表現進一步倒退,企業預期未來12個月將會減產。而且,疫情衝擊內地與海外市場,6月數據顯示,海外需求重現緊縮,而來自內地的新訂單亦連續13個月下跌。

需求重現緊縮 轉吹淡風

企業信心亦明顯轉差,調查機構標普指出相對於過去兩月樂觀情緒,6月營商情緒轉吹淡風。企業匯報指,疫情令信心減弱,為客戶以至整體私營經濟帶來不明朗影響,但由於積壓工作持續第三個月增加,因此繼續於第二季尾增聘人手。

標普又引述受訪企業表示,疫情再度干擾着供應商表現。6月數據顯示,供貨時間已連續14個月拉長,惟拖延程度已見收斂,為5個月最低。即便供應商表現的惡化程度有所回落,但新訂單增長減慢,則令企業於年中減購投入品。至於採購庫存,則僅輕微上升,不少業者就此特別提及,積極減持投入品和半製成品的現有存量。

成本再升 通脹期達21個月

價格方面,6月整體投入成本再度上升,將目前的通脹期推至21個月;但升速已減緩至15個月低位。採購價格急劇上升,主要來自原材料及運輸成本飆升,加上薪資成本加重,因而令企業的成本負擔加重,為轉嫁部分成本予客戶,企業大幅調高產出價格。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Laura Denman昨表示,隨着新增訂單與業務活動擴張減慢,香港私營經濟於6月增長放緩。與此同時,來自海外與內地的需求同時緊縮,反映整體訂單由本土市場支撐。由於前景的不明朗因素增多,營商信心轉弱,採購活動萎縮。

Laura Denman又稱,疫情持續成為私營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日後一旦疫情回穩、防疫政策鬆綁,香港的私營經濟有望全面反彈;惟下行風險仍在,包括投入品採購的通脹壓力尚未緩解。

觀望美如何調整對華關稅

就日後營商環境,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影響上月PMI表現主要有3個因素:首先是疫情持續和未能通關問題,影響整體經濟表現。其次是地緣政治環境,如烏俄衝突、中美貿易戰。最後是港元總體上呈強,勢導致香港出口競爭力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他稱,有外電指美國或最快本周內宣布取消對內地商品徵收部分關稅,如果成事會對製造業有些幫助,但他擔心美國又有可能向內地科技產品加徵關稅,變相抵消取消內地商品關稅的效益。

李秀恒預期,下半年經營環境都是「難捱」,廠商都趨向審慎,不敢過分進取,因為疫情和地緣政治等因素都不明朗,加上原材料價格亦較為波動,廠商都積極開發高效能、低勞動力產品,以減低成本上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