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淑梅
香港建築署前高級建築師、著名水墨畫家馮永基(Raymond)教授今年70歲已進入從心所欲之年,55歲提早退休,但依然對香港公共建築非常着緊,這位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最近更為收費問題而護航……
「我是嚴迅奇博士背後的支持者,故宮文化博物館並非只看外面的形態像A、B、C,要進去參觀,最後可觀看到整個維多利亞港,也是全港No.1的地標,展館穿越了由明朝至今601年的歷史,再與精彩的海港化成一體是另一種新體驗。參觀M+免費入場,故宮收取50元的原因?其實M+將來都要收費,故宮星期三免費的,M+是我們打響頭炮,先讓市民對西九這40公頃的文化區域由認識到喜愛。故宮是第二炮,不要只着眼展品是否與香港人有關,博物館就是將整個世界的文化精華放在眼前,英國不收費,專題館都收費的,大英博物館旁邊有個捐獻箱,我每次都會放錢入內,因為我不安樂,着數了,我要付出以示支持!」
另外,大師非常肉緊去捍衛粉嶺高爾夫球場的用地發展,「香港要有屬於自己的地方,我捨不得香港被破壞,有人說︰你寧願讓人打波、還是住屋?不要這樣說,莫非香港好多公園都要拆除?我不打高爾夫球,我只打乒乓波,也非他們的會員與他們無關,但我好幸運去過一次,去過之後只感到,嘩!原來香港還有一個天堂我未知!」
「那就好像去了蘇格蘭,與其給那11棟大廈裏面3萬6千個居民享受天堂景,為何不讓全港700多萬的市民可以一起擁抱這個絕色的天堂景?這幾公頃的土地大可放進即將發展的『北部都會區』,好輕鬆的。那裏是1911年『辛亥革命』到現在的球場,歷史悠久,香港很多古樹精華都集中在此,郊野公園完全無法取代!170公頃的大草地香港碩果僅存,我是草根出身,我知道蝸居的重要,但請保留這個大草地將宅變成一個大公園,讓市民進去就如置身紐約中央公園、倫敦海德公園一樣自由自在。香港需要多點空間,不要過分建設,留多點空間給市民呼吸!」
「我在回歸前後共服務建築署20年,當中有一些遺憾未能做到100分,但是做公共建築有七成的成果已應滿足,正如當年建築大師貝聿銘在他紐約的辦公室當面給我的金句︰『既然人們用得到,用得愉快,就是最大的滿足!』我最驕傲將山頂公園回復西方早期的面貌,人們稱呼我『公園建築師』不知是彈是讚,我設計了大會堂紀念公園、西貢海濱公園、尖沙咀和灣仔的海濱、濕地公園、維多利亞公園等等,每個公園都有自己的角色,有動感的也有安靜悠閒的,作為建築師不是為自己建紀念碑,追求偉大和轟動,不好標榜自己,應該讓市民擁有自己的空間!有機會也請到機場42號候機處感受我的大雕塑,那是慶祝機場運作20年而設,我用上20種語文向遊客道謝的形態,剛在我生日的那個晚上放置,太高興了!」
「黑髮加文青,而今七十歲,白髮成標誌,鬥志尚未停。」這正是馮教授最佳的寫照,除了投入他的水墨畫作之外,他最近更專訪了70位香港建築師,寫成了「你所不知道的香港建築故事」向香港建築致意並且說好香港故事!馮教授熱愛香港的情懷一定感染更多香港新一代,也希望與大師一樣,努力將想像一一變成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