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岩波書店前總編輯、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外籍專家馬場公彥
◆日本動漫《多啦A夢》是不少人的回憶。 資料圖片

動漫作為文化的「一面鏡子」,受到各國民眾尤其青少年喜愛。《多啦A夢》、《男兒當入樽》、《海賊王》等日本動漫經典之作,成為不少中國觀眾的童年回憶;《鐵扇公主》、《大鬧天宮》等優秀中國作品也對日本動漫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際,日本岩波書店前總編輯、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外籍專家馬場公彥接受傳媒專訪,分享動漫如何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紐帶。

◆文、圖:綜合中新社報道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歷史交往悠久,有相似的文化價值觀和社會環境,而歐美地區民眾的生活方式與東亞地區有很大不同,因此相較在歐美,日本動漫在中國更受歡迎。日本岩波書店前總編輯、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外籍專家馬場公彥表示,小學生下午三點放學回家後邊吃點心邊看動漫,這樣的「童年味道」讓人既開心又回味,類似情況在中國學生群體中也非常普遍,「對我這個年代的人來說,日本漫畫被比喻為『三點鐘的點心』。」在孩子們的世界裏,愛好、興趣和關心的事物並不因其民族、國籍的不同而有太大差異。馬場公彥指出,《多啦A夢》、《海賊王》、《名偵探柯南》等日本動漫在題材、內容等方面展現了熱血、可愛、懸疑、有趣等多種元素,這是它們受到中國小朋友喜歡的原因。

同時,日本動漫也吸引了一些成年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反映了中日兩國在文化和社會層面的共通點,而支撐中日文化消費的城市中產階級在生活方式、消費行為方面也比較接近。兩國還有相似社會環境,出現了晚婚、單身、不生育家庭等類似的現象,也都面臨老齡化等問題。馬場公彥點出,這些共同因素使得兩國年輕人容易產生共同的動漫「語言」。

中國動漫廣受好評

問及中華傳統文化對日本動漫的影響?馬場公彥表示日本人必須更加意識到來自中華文化和中國動漫的影響,「中日兩國文化淵源深厚,1983年創作的日本漫畫《北斗之拳》明顯受到1973年李小龍功夫電影《龍爭虎鬥》的影響。以中國《三國志》為題材,日本漫畫家橫山光輝創作了漫畫《三國志》,對中國歷史造詣頗深的漫畫家諸星大二郎創作了漫畫《西遊妖猿傳》。日本知名動畫導演宮崎駿曾說,他受到取材自中國傳說故事的動畫《白蛇傳》的啟蒙。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則深受中國第一部長篇動畫片《鐵扇公主》的影響,並創作了以《西遊記》為題材的動畫《悟空大冒險》。」從歷史角度看,中國動漫有其優秀傳統,並與西方迪士尼動畫不同,中國很多經典動漫作品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

他續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作品整體而言非常出色,背景畫和人物造型蘊含水墨畫、剪紙、木偶、皮影戲等傳統藝術精華,「該廠1963年攝製的水墨動畫《牧笛》,對農村寧靜的風景進行了細緻描繪,我第一次看到感覺十分驚艶;該廠1983年製作的動畫《天書奇譚》,以傳統水墨畫為創作背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讓人覺得既滑稽又有點超現實感,奇趣唯美堪稱絕佳;動畫片《大鬧天宮》、《哪吒鬧海》中亦有大量京劇配樂。」他感嘆這些作品都代表了中國動漫創作的高峰,是寶貴的歷史文化「礦藏」。

當前,中國動漫處在急速發展期,市場更加多元,一些新近作品受到日本觀眾歡迎。中國動畫《天官賜福》於2021年在日本播出,而中國動畫片《盜墓筆記》、《一人之下》、《羅小黑戰記》的日語字幕版、配音版在日本也獲得好評。

負面動漫禁止入校

日本的少年漫畫作品主要由體育類、搞笑類、超級英雄科幻類三種主題組成,其中體育漫畫是日本的代表性漫畫。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體育漫畫的題材逐漸從棒球、足球、籃球轉變為摔跤、拳擊、空手道等格鬥競技,題材和內容越來越廣泛,從為團隊勝利而自我犧牲的精神美化,轉向追求勝者為王的競技精神和英雄主義。比如,《週刊少年Jump》作為日本發行量最高的連載漫畫雜誌,以「友情、努力、勝利」為三原則,通過體育對三原則進行通俗易懂的描繪,給讀者帶來了很多積極正面影響,但不容忽視的是,一些漫畫確實存在暴力、色情等問題。

他指出兩點主要原因,「一是日本文學對性描寫有着較寬容的傳統,二是缺乏禁止此類漫畫的法律手段。即便漫畫中有反道德的描寫,除非造成了名譽損失、個人信息洩露、對特定人物或團體的歧視助長等侵害,否則禁止的法律手段很少。一些學校制定了校規,禁止帶此類漫畫進入學校,還有地方自治體制定了條例,對其進行限制。」他相信,這類漫畫會給青少年成長帶來不良影響,形成粗暴的人格,並可能引發犯罪,應當通過更有效手段予以杜絕。

動漫促進中日交流

在中國大學的日語專業,不少學生因喜歡日本動漫而有志從事日本研究。馬場公彥表示,在他任教的北京大學中,一些學生參與了北京冬奧會日語口譯工作,幫助搭建了中日兩國溝通的橋樑,「從這些方面講,動漫已經為中日人文交流作出了很大貢獻。」他指出,未來應更加全面研究漫畫,「例如,為什麼該漫畫在日本很流行,它的魅力在哪?為何一些漫畫在日本很流行,但在國外不流行?這些課題對文化研究十分重要。」以全球化的眼光看,在很多國家,文化的影響力無法打破國境、民族、歷史等因素的限制。他相信,應當超越簡單的個人喜好層面,把漫畫作為一種跨文化傳播現象進行深度探索,「希望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能成為出現這樣變化的時間節點,中日兩國應共同推動東方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1988年的《不射之射》是中日聯合拍攝的木偶動畫片,由川本喜八郎親自製作片中的木偶並擔任導演,屬於中日合作經典案例。他續指,動漫是多人參與的集體藝術,中國有很多具備充足人力、資金和強大組織能力的公司,日本在動畫製作方面有豐富經驗和先進技術,兩國應當加強聯合製作,「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兩國合作的優秀動漫作品誕生,也希望這些作品受到越來越多國家觀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