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豪 全國政協委員 立法會議員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注和牽掛香港創科事業,他高瞻遠矚地指出:「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發揮內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優勢,為香港和內地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作出貢獻,是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題中應有之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未來的競爭將是創新科技的競爭。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同樣需要站在世界高新科技發展的前沿高地,在現有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與內地強化合作,盡快在數字經濟等多個領域上實現突破並形成產業優勢,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國際創科中心,為未來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2017年6月,24名在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表達了報效祖國的迫切願望和發展創新科技的巨大熱情。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指示,「香港擁有較雄厚的科技基礎,擁有眾多愛國愛港的高素質科技人才,這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長期以來,香港科技界為香港和國家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份評價,表明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香港科技基礎和香港愛國愛港科技人才為國家與香港發展所作貢獻的高度肯定。

香港創科優勢明顯

近年,中央一方面支持愛國愛港科研人員深入參與國家科技計劃,有序擴大和深化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另一方面制定規劃,推動發展,包括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強調香港要「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提出,要「大力發展粵港澳合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創新科技合作管理體制,促進港澳和內地創新鏈對接聯通」。這些都對香港創科事業加速發展並融入國家發展大格局,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香港具備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必要條件。這裏有充足的創科人才,能夠與國際接軌,也有多所在國際上名列前茅的大學,有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光是中國兩院院士就有40多人,許多項目都取得了世界級的成果,更有豐富的資金作為科研及產業發展的後盾。而且,特區政府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已將發展創新科技列為施政重點,制定了北部創科、南部金融未來發展新格局。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也是高度重視創科發展,將通過新成立的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全面提升整體科研生態圈,並努力將科研成果產業化,為推動香港經濟轉型,提供強勁的增長動力。

着力發展數字經濟

目前,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之一,涉及的關鍵技術和產業落地,是創新科技發展的其中一個關鍵環節。國家近年將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作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更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毗鄰的廣東省數字經濟產值也達到GDP約一半的水平。香港要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以及大灣區的核心區域之一,就要積極配合國家數字經濟大戰略的總體布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盡快將數字經濟作為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筆者建議,新成立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要與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等相關政府部門緊密合作,以對接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為目標,制定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布局。當務之急,是運用資訊科技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政府大數據中心,打通各部門之間的數字屏障,率先實現數字化政府,全面推行數字政務。同時,由政府牽頭,加快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短期內應支持有關企業,做好5G基站建設布局,為將來萬物互聯等科技應用作好準備,還需要包括加強與內地尤其是廣東省的合作,構建數字經濟合作發展新模式,打通政策關卡,實現順暢對接,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圈。

國家「十四五」規劃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都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香港創科發展帶來難能可貴的黃金機遇,香港更要凝聚共識,抓住機遇,不畏困難,積極作為,讓創科事業成為國家建設和香港發展的強大動力,把香港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創科中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歷史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