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健樂)科法斯表示,俄烏衝突持續了四個月,這場衝突不但加劇了生產系統的緊張局勢,而且還加大了全球經濟的硬着陸風險。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第一季度的增長低於預期,歐元區GDP已連續兩個季度呈微弱增長態勢,法國甚至下降了0.2%。這是因為在購買力下降的背景下,家庭消費支出隨之下降。美國的經濟活動也有所放緩,主要是受到對外貿易和製造業難以補充庫存的影響。隨着俄烏衝突的經濟影響逐漸顯露,這些資料愈發令人擔憂。
全球經濟面臨下行風險
鑑於通脹加速、經濟主體預期惡化以及全球金融形勢收緊,發達經濟體第二季度的經濟活動並無明顯改善,新興經濟體的情況則更為糟糕。雖然現在就斷言全球經濟進入滯脹狀態可能還為時過早,但目前的一些信號正在印證這一觀點。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下,科法斯下調了19個國家的評級,其中包括16個歐洲國家(特別是德國、西班牙、法國和英國),僅上調了兩個國家的評級(巴西和安哥拉)。在行業層面,下調次數(總共下調76次,上調9次)充分表明這些連續的衝擊已蔓延至所有行業,包括能源密集型行業(石化、冶金、紙品等)和那些與信貸周期直接相關的行業(建築)。
科法斯表示,其核心情景分析表明,未來18個月的經濟活動將明顯放緩,通脹將在此期間逐漸減速。科法斯對發達國家的增長預測尤其不樂觀。全球經濟面臨多重下行風險,而通脹的上行風險仍然存在。為抑制通脹,各央行往往傾向於將經濟推入衰退的通道,同時又希望這種控制措施能夠較為溫和地起效,因為如果物價持續下滑,可能會迫使其在後期採取更為激進的貨幣衝擊政策。然而,不能排除的風險在於,由於長期供應短缺,大宗商品價格始終無法降低,由此可能導致需求下降,通脹也將繼續維持在高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