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之前有傳媒以「返鄉下」一詞報道港人到日本旅遊的消息,刺痛不少老香港的心。有網民批評說:「把日本當『鄉下』,回家問吓你阿爺點死先?」

二戰時期,日本侵華並軍事佔領香港,當年香港人經歷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正因香港長期忽略國民教育,以致年輕人對歷史冷漠,只着眼於吃喝玩樂。

最近熱起來的「彌敦道190號」,就是一幢見證香港「三年零八個月」歷史的戰前洋樓,她承載着華人參與保衛香港的貢獻,亦記錄了戰時香港市民與日軍周旋血的歷史,這是一部活的歷史教材。

這幢有90年時間的三級歷史建築洋樓,在民間團體追尋下,竟能訪問到首任屋主的後人,進行口述歷史。首任屋主在地舖經營的西式餐室,在日佔初期遭日軍佔用,作為民政官員用餐的地方,這是九龍半島僅存記載日本憲兵佔用民居歷史的建築。由於洋樓可眺望九龍半島西部水域的日軍船隻,首任屋主的兒子借助天台觀察,向英軍提供情報,並協助製造無線電發報器,最終被漢奸發現,屋主的兩名兒子為此而犧牲。一幢老房子,激活了一段消逝的電波。

從藝術保育角度而言,「彌敦道190號」是尖沙咀現時唯一擁有騎樓柱的戰前洋樓,並且是全港僅存3座有多層長廊露台轉角樓宇。追尋藝術的足跡,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歐美流行的「裝飾藝術風格」,三角形山牆,騎樓陽台外斜面修角的石柱,柱身堆疊直紋飾;還有「新古典主義」建築元素,長廊露台欄杆的通花圓紋、露台及門窗的花線裝飾,都是值得保育的重點。

正因為有傳老房子拆卸重建,民間團體努力訪尋她的價值,並建議政府將「彌敦道190號」重新評級為一級歷史建築。如此有血肉、有藝術的建築,一部活的歷史教材,如能得以保育,是市民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