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楚峰執導的《梨園荊夢》講十年人事,成信由社工走上藝術文化領域之路,並透過自己的工作着手文化傳承。流行音樂和粵劇本來風馬牛不相及,各有節奏。卻因與對音樂有着同樣執着的音樂系學生宇豪(林德信飾演)和名伶鳴鳳(米雪飾演)的相遇融會,三人幾經努力,終於突破傳統,大膽聯乘粵劇折子戲和流行音樂,拼湊出令人驚喜的創意。
被監製莊澄指野心大的侯楚峰,坦言什麼都想要:「想挑戰傳統粵曲及電音,拍之前要監製冒一個大風險,究竟拍出來會係咩?拍兩樣嘢加埋出來會係咩感覺,而將粵曲加上電音的確有好大困難,幸有音樂監製幫手,好多謝監製對我的信任。」
問到作為年輕人為何會揀粵曲作拍攝題材?侯楚峰稱跟兒時回憶有關:「小時嫲嫲住在廟街,樓下就係攤檔,每晚都loop一百次紅線女首《昭君出塞》。而今年疫情我最有感覺係原來大家坐埋食餐飯,入戲院睇場戲都咁難,我又唔覺得粵曲難聽、過時,不單止啱老人家聽。」
侯楚峰又指將粵曲與電音合璧拍攝,除有一定難度外,演員事前亦要配合:「戲中除咗林德信係音樂人,米雪有演過但唔係練唱腔,石修其實唔識中樂,拍攝前成個月都要練唱腔及中樂,大家由唔識拍到識,呢個亦係電影神奇有趣嘅地方。」問到他將中西音樂融合,是否想傳遞出什麼信息?他說:「『融合』在我的角度只不過係兩隻字,點解要融合?正如戲中林德信同米雪之後喺埋一齊,只不過想向前行出一步,達成自己的夢想,我想表達融合、傳承、夢想,全部都係字詞,但要去賦予溫度,正如戲中林德信一句對白『夢想好熱血,但好奢侈』, 我亦希望未來個世界都係。 」
侯楚峰又認為在香港要追夢「熱血」一番並不困難,可惜往往只是一時衝動,因為每個在追夢的人要放棄很多,才能繼續行。問到他可有為追求夢想而放棄一些東西?他說:「有時離開香港幾個月,會將家庭擺喺後面,但家人都會明白及支持我,(如何鼓勵年青一代?)最緊要毋忘初心,畀咗個溫度後就keep住去做,唔好畀自己離開個崗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