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米線。受訪者供圖
◆豆花米線。資料圖片

米線,是將大米磨成米粉,再磨成米漿,放在機器中蒸熟,壓製過篩後變為條狀的食品。雲南米線選用陳年米做原料,做出的米線才會爽口,但由於香港地方狹小,一般不會長期保留「倉底貨」,因此只能從內地入貨,成本過高,這也是當年萬泓父親的米線廠結業原因之一。除米線外,雲南還有餌絲,同樣是用米製成,餌絲不是米線那樣的圓條狀,而是方條狀,它是將米煮熟變為飯後再壓碎製成一塊圓角方磚,切成絲狀,它的米香味比米線更濃,口感也更堅韌。萬泓提到,雲南人和香港人吃米線的主題有所差異:「香港主要是以大鍋煮後加料,即是我們所謂的『餸』,香港人主要是食餸,雲南人主要是吃米線,米線的米香。」

萬泓也介紹了雲南米線精彩紛呈的吃法:「另一個香港人比較熟悉的做法就是小鍋米線,以有柄銅鍋放入米線煮滾,令湯汁被米線吸收。還有過橋米線,湯料分開煮,煮後才併入一起;亦有撈米線,將米線煮完瀝水,加入醬汁攪拌,類似拌麵的吃法;少數民族還有過手米線,用手抓着吃;還有紅米、紫米做的彩色米線;發酵過的酸漿米線,粉身會比未發酵的粗,帶酸味;還有豆花米線,熱米線加芽菜、水豆腐做的鹹豆花;以及涼拌米線,像涼麵一樣加青瓜絲、雞絲。近幾年雲南還有流行烤米線,用米線加料撈一撈,然後包在錫紙裏面,放在火裏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