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至親離世,喪親者的傷痛不言而喻,旁人若不懂得安撫技巧,隨時弄巧反拙。電視情節經常出現的「節哀順變」、「加油」等,原來都屬於安慰時的「禁忌」。其實,親友只需用簡單保守的語句、用心聆聽、認同感受,就可以達至一定的安慰效果。東華三院準提閣佛學會生命同行坊副主任易代恩表示,人在親人離世時感到傷心實屬「正常」,親友可以說:「傷心是人之常情,若我是你,我也會流眼淚。」「人心肉做,有情感是正常的。」同時,應給予喪親者同理心、安靜聆聽,讓他們抒發心中的情感。
保持開放傾聽 切忌催迫加壓
易代恩坦言,若遇上特殊的節日、紀念日、生忌、死忌等,更容易勾起喪親者的思念之情,「這些日子沒辦法避開,親友可以勇敢一點,主動邀請喪親者行山、行公園,甚至可以問:『想不想和我出去走走?』讓喪親者有選擇的權利。」至於有哪些話是不能說的呢?原來「節哀順變」無異於強迫喪親者接受噩耗,「親人離世的消息來得太突然,喪親者的情緒需要沉澱、釋放。」「加油」、「努力」的字眼同樣會加重喪親者的心理負擔,「他們會覺得,我每天已經很努力撐過來,你是否指責我不夠努力?」因此,只要簡單的「照顧自己身體」,已經可以表達足夠的關心與鼓勵。
東華三院準提閣佛學會生命同行坊主任林智強建議,親友與其說「有咩就搵我幫手啦」,倒不如說「如果想飲嘢,可以搵我呀」,不要輕易許下難以兌現的承諾。
◆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