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盧煜明的幫助下,蔡樂怡(左)堅定了從事科研的決心。 受訪者供圖

「我希望傳承知識,香港也是自己喜歡的地方,因為這兩點,回來香港肯定是正確的選擇!」在盧煜明加入中大25年裏面,培育了不少人才,當中更有人以昔日學生身份,搖身一變成為今日的戰友。其團隊中也有不少充滿拚勁的年輕面孔,同時兼顧行醫與科研工作,只求能夠發揮所長,貢獻社會、服務大眾。

拍檔合作更具默契

「我經常都在開玩笑,這一輩子有三個女人最重要,一個是我媽媽、一個是我太太,還有一個就是趙慧君。」趙慧君在1999年加入中大成為盧煜明的博士研究生,其後一直是盧的科研拍檔,並進而合作推動將無創產檢技術應用至癌症檢測,如今已為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發展)、化學病理學講座教授。

「她是醫學院最年輕的講座教授,強項就是文字能力強,腦袋很清晰。」對昔日學生成為了學術夥伴,盧煜明讚揚趙慧君有足夠耐性,可彌補自己短處,彼此也了解各自特性,合作起來更具默契。

在盧煜明的實驗室團隊裏面,1996年出生的蔡樂怡是較年輕的一員。她在香港大學醫科畢業後,當了一年實習醫生,並於去年7月加入團隊,又同時擔任中大化學病理學系臨床講師。

「做醫生可即時服務病人;做科研卻不一樣,效果並非立竿見影,但若有成果了,將來可以幫助更多的病人。」為探索自身興趣和發展方向,蔡樂怡在念大學時成功申請創新科技獎學金,遠赴海外實驗室參與研究,盧煜明是她當時的計劃導師,兩人因而相識。

「盧教授知道我未來想當醫生科學家的意願,所以在大學期間一直給予我意見,介紹不同的科學家給我認識。」蔡樂怡說,當時她在海外大學實驗室對免疫學、癌症研究有更深入了解,「海外的交流讓我眼界大開,也堅定了我的志向。」

「我覺得香港近年科研機會正不停增加;如果各方面多配合,前景很是樂觀。」蔡樂怡可算是與香港特區一同「成長」,她笑言自己也「有些使命感」:「我在香港接受教育,享有香港的資源,自己也算是幸運的一群,因此有責任要用自己所學,貢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