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熙 立法會議員

香港醫療人手長期不足,根據「醫療人力推算2020」顯示,2030年及2040年香港將短缺1,610名及1,949名醫生,情況使人憂慮。因此,近年社會一直有聲音,要求當局盡快引入更多海外醫生,回應香港人口老化的醫療需要。立法會在去年完成《2021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的立法工作,最近亦就《2022年醫生註冊條例(修訂附表1A)公告》進行審議,議案通過後,有望進一步為引入海外醫生來港執業拆牆鬆綁。

可是,立法會一邊全力審議,但另一邊的香港醫務委員會,早前卻因疫情的原因,取消了原定本月舉行的執業資格試臨床試。翻查資料,包括今次在內,醫委會在兩年內四度因疫情取消了執業試。由於海外醫生需要通過兩場筆試及一場臨床試才可執業,考試無法進行,代表了不少合資格和水平的海外醫生無法如期完成註冊,導致未能來港執業。

本來,因應疫情原因而取消考試是無可奈何之舉,可是有公立醫院資深醫生表示,本港兩所大學的醫學院,也在三四月疫情嚴峻之時順利完成了畢業試。他進一步表示,兩所大學的畢業試與海外醫生的臨床考試,考核的模式及水平都是相若。這就引人疑竇,取消海外醫生臨床試的原因不是因為疫情,而是借疫情之名阻礙海外醫生回港執業,從而達到保護本地醫生利益的需要。過去一段時間,一直有意見認為,部分本地醫生對引入海外醫生有極大保留,甚至是出現抵觸情緒,表面上聲稱是保護病人利益,不讓醫療質素下降,但事實上卻是為了減少醫生潛在供應,讓本地醫生奇貨可居。

許多人都知道,海外醫生來港註冊前需要接受執業資格考試,難度在國際上是數一數二的。根據醫委會的數字,2019年三部分的考試合格率分別為26%、80%及38%。有意見指醫學知識的考卷,涉及的範圍跨越了5年醫學課程的內容,而臨床考試的難度更達專科中階的考試水平。所以有人戲稱這個考試,就算大學醫學院院長應考也不一定可以合格而回。筆者無意為考試進行深入討論,因為醫委會以疫情為由取消考試,考生連接受這個困難挑戰的機會也失去了。衞生署署長作為醫委會的當然委員,絕對有責任嚴格把關,不能容許醫委會肆意剝奪海外醫生的考試機會。隨着疫情相對緩和,當局應積極研究恢復並加開考試,讓有意在港執業的海外醫生盡快取得執業資格,補充業界人手,保障香港市民的健康與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