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康雍乾盛世的各種小說和電視劇,必定有張廷玉的存在,因為這位三朝老臣,在清朝歷史上有獨一無二的地位,今次就來介紹一下他有什麼特別。

之前介紹張廷璐時,也簡單介紹過張家的家世,父親張英是康熙朝的內閣大學士,康熙十六年就入了南書房,幫康熙起草詔書,也監修過多本官方書籍,死後被雍正帝追贈太傅,入祀賢良祠。所謂的賢良祠,就是皇帝選些立了大功的臣子,由國家負責春秋二祭、四時供奉,對於追求生榮死哀的古人來說,是莫大的光榮。順帶一提,清朝的賢良祠現今租了給同仁堂開藥店,各位去北京旅行時可以留意一下。

雖然父親是大學士、熙朝名臣,但張廷玉還是得老老實實去考科舉,在康熙三十九年殿試中,張廷玉以三甲同進士出身。在清朝科舉制中,合格士人共分三級,一甲三名,稱進士及第,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一甲之後為二甲,賜進士出身;再下則是三甲,賜同進士出身,起始官職亦較低。張廷玉只考到三甲,在出仕路上先低人一級,但憑着家世,也授了個翰林院檢討,入值南書房,即是陪皇帝讀書。

六部副部長 還未夠高級

此後張廷玉經歷過父親離世而要回鄉丁憂,復出後一路高升,當康熙皇帝龍歸大海時,張廷玉已經升為吏部左侍郎。不過大家要留意,張廷玉在康熙朝並沒有太大發揮,小說經常把張廷玉寫成熙朝晚年重臣,甚至得以參與康熙立繼承人一事,其實是不對的。六部左右侍郎只是副官職位,上面還有六部尚書,特別是清朝還要設滿漢尚書各一,張廷玉在朝廷中的名次還不算太高。張廷玉真的「位高權重」,就要數到雍正登基後才開始。

雍正元年,張廷玉就被升為禮部尚書,官至從一品,再次入值南書房,真正加入朝廷重臣行列,之後一直跟隨在雍正身邊,為皇帝出謀劃策。那張廷玉做了什麼大事呀?不好意思,史書中還真的沒多少記載,畢竟他是作為中央決策人員之一,而不是外放專門處理某一事務的官員,可以說每項重要決定都有張廷玉參與其中,但又真的沒有特別記載的政績。

雍正留遺詔 賜配享太廟

雍正皇帝只在位十三年就駕崩,但臨終之前,皇帝還是沒忘記這位好助手,留下遺詔,要兒子讓張廷玉百年歸老後配享太廟。如果說入祀賢良祠是光宗耀祖,那配享太廟就是臣子所能享受的最高待遇。太廟就是供奉歷代皇帝的地方,理論上除皇帝外一概不准放進裏面,但後來時代改變,也偶有皇帝給予大臣殊榮,讓他們配享太廟,跟隨先皇一起受供奉,而整個清朝加起來,也只有26個大臣獲得這個待遇。

雖然配享太廟是好事,但對於年老的張廷玉而言,卻未必如此。乾隆皇帝登基後,張廷玉已經年過七旬,走路都需要人扶着,又老又病,就上書請求退休回鄉。不過,乾隆皇帝卻猶豫了,太廟裏供奉的王公大臣,沒半個是歸田終老的,這不合規矩,所以拒絕了這退休請求。張廷玉不甘心,之後又繼續上書,最終惹火了皇帝,革去他的爵位,撤回「配享太廟」,還要他交回皇帝歷年賞賜的禮物,念在他多年功勞才不追究下去。

受了懲罰,張廷玉再不敢說要南歸,最終在乾隆二十年死於家中,享年82歲。雖然乾隆皇帝之前發了一場大脾氣,差點要清算張廷玉,但人死了氣也消了,最終還是依照雍正皇帝遺詔而行,因此直至清朝完結,能夠進太廟的漢族大臣,也只有張廷玉一個而已。

◆ 布安東(歷史系博士,興趣遊走於中西歷史文化及古典音樂。)

逢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