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善本。 資料圖片

每次批改功課的參考書目,總會驚嘆出版業界之廣大。譬如一篇李白詩,同學甲引古刻本,同學乙引現代排印本,有的用別集,有的用總集。諸本的出版日期縱橫古今,印刷地點遍及大江南北。問其原因,無非隨手取用,但求方便。可是,若要認真學習古詩文,用書始終不得不講究。

版本之學素來是文獻學的主要範疇。每一文獻歷經傳播,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變化,形成版本的源流。不過,這次談的並非學理,而是希望從學生角度出發,簡單一談選參考文本的原則。

古籍文獻是文化瑰寶,又無綁定版權,各大出版社樂於刊行。四書五經、唐詩宋詞等,幾乎每月都有相關新書面世。不難想像,某些經典文本會不斷出現,但各書編輯的方法始終不盡相同。以一般讀者為對象的,通常設今人撰寫的簡注,旨在解釋字詞;為中小學生而出版的,會多談語文知識和文章技巧;而大專程度的學術書籍,則當涉足專門知識,例如文本的歷史背景、古人注釋和名物訓詁。因應用途差異,就要挑不同類別。面向大眾的書固然簡單易明,讀得輕鬆,卻是難以進深,甚至變成耽於淺陋的惰性,不利求學。

更重要的是,於古典詩文而言,學術用書的版本比較注重校勘的問題。大眾讀物引的文本往往是最通行的版本。但如前文言,文本常於流傳的過程中產生變化,包括通假字、避諱、傳抄訛誤等。一般讀者只求增廣見識,自然不用深究,然而在研習角度,這些就是重要的學術問題。例如,謝靈運的〈登池上樓〉有「徇祿反窮海」一句,《文選》等本卻作「徇祿及窮海」。「反」與「及」的含義頗有不同,對詩意和藝術效果影響甚大,必須辨明。惜去古已遠,對錯早已含糊,只能交由專家推敲。問題在於,此類工作繁複又費時,市場回報不多,一般出版社既不感興趣,也無足夠資源應付。惟有側重學術的古籍出版社和大學出版社方能承擔。故此,老師有時單憑出版社名字已知同學所用版本不佳。這並非出於崇拜權威,而是該機構的背景決定了書籍的性質。

誠然,古人何嘗沒用書要求?從前資訊不發達,古書版本之混雜比現代更甚。幸而經歷代討論,大家對重要古籍的「善本」都有共識。像李善注的《文選》、王琦注的《李太白全集》、仇兆鰲的《杜詩詳注》等,歷史意義和實用程度均是可觀,適合用作基礎文本。換一角度來說,「善本」名單亦當為治古文學者的入門常識,否則討論易有差錯。當然,「善本」的注釋本身也是古文,沒標點,初學者仍得靠現代出版社的點校本。如是者,「善本」在現代又遇到版本問題了。

◆ 凌頌榮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