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7日,外交部駐港公署劉光源特派員在《南華早報》發表題為《決不能允許陣營對抗和衝突動盪在亞洲重演》的英文署名文章,揭批個別大國推進「印太戰略」、拚湊「亞太版北約」的企圖和危害,提醒地區國家警惕「印太戰略」把東盟置於從屬地位、把地區變成「火藥桶」,呼籲共同反對陣營對抗、弘揚亞洲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踐行全球安全倡議、走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文章亦於當日在該報網頁版刊登。

全文如下:

決不能允許陣營對抗和衝突動盪在亞洲重演

烏克蘭危機爆發兩個多月來,已經把歐洲搞得一團糟。個別域外大國在歐洲實施離岸制衡,主導北約五輪東擴,對俄羅斯極限施壓,點燃俄烏衝突的導火索,還屢次三番火上燒油,挑動衝突不斷升級,給歐洲和平與發展蒙上巨大陰影。正如英國一位前議員所說,個別大國「準備好讓烏克蘭戰鬥到最後一滴血,最終它也準備好讓歐洲流盡最後一滴血」。

歐洲在烏克蘭危機中的慘痛教訓對亞洲國家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在亞洲,搞亂歐洲的個別大國正加緊推進「印太戰略」,企圖拚湊「亞太版北約」,衝擊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對「印太戰略」的種種偽裝和嚴重危害,地區國家眼明心亮。

個別大國企圖在本地區另搞一套政治安全體系,將東盟置於從屬地位。抱守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以意識形態劃線,排出「五四三二」陣型,強化「五眼聯盟」,做實「四邊機制」,拚湊三邊安全夥伴關係,收緊雙邊軍事同盟,打造封閉排他的「小圈子」。這些舉動違背東盟地區一體化願景,直接衝擊東盟主導的區域合作平台,與東盟印太展望的宗旨背道而馳,使東盟在區域合作架構中面臨被邊緣化風險,充分暴露出個別大國只是把東盟中心地位掛在嘴邊、從來沒真正放在心上。這種製造集團對抗、撕裂現行國際體系和秩序的行徑,與西方海洋霸權主義一脈相承,意在加劇全球意識形態對抗,挑起「新冷戰」,嚴重違背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註定不得人心。

個別大國無視地區國家維護和平穩定的努力,通過不斷強化軍事部署把地區變成「火藥桶」。實施「太平洋威懾倡議」,向西太地區增派兵力和先進武器,加強前沿部署和軍事對抗,挑動軍備競賽。強調「一體化威懾」概念,在武器出售、防務貿易等方面向地區盟友大幅放寬限制,甚至不惜冒着核擴散風險輸出核潛艇製造技術,還頻頻在東海、南海等地區開展大規模海上聯合軍演,製造地區緊張局勢,藉機介入地區事務。派遣軍用艦機以「航行自由」名義對地區國家開展密集的抵近偵察活動,甚至擅闖他國領海領空,蓄意進行軍事挑釁。反覆炒作南海爭議,干擾破壞地區國家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和「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進程。在台灣問題上故意「踩紅線」,多次對台軍售,挑動兩岸對立對抗。可以說,個別大國就是亞洲和平安全的最大不穩定源。

亞洲是我們的共同家園,我們決不能允許烏克蘭危機一幕在本地區重演,決不能讓亞洲成為大國博弈的角鬥場。地區國家應共同反對陣營對抗和集團政治,堅決抵制「印太小圈子」,阻止個別大國在我們周邊挑事生亂,共同維護好來之不易的地區和平穩定局面。

今年中國、印尼、泰國將分別擔任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輪值主席國,全球治理進入「亞洲時刻」,國際社會期待亞洲為此發揮引領作用。亞洲國家應抓住這一歷史契機,弘揚亞洲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亞洲價值觀,把握多邊對話合作方向,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降低全球治理赤字作出亞洲貢獻。

中國始終把東盟作為外交優先方向,為東盟共同體建設和地位實質性提升作出巨大貢獻。在去年11月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峰會上,雙方領導人共同宣布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再次彰顯中國—東盟關係在區域合作中的引領作用。2021年中國—東盟貿易額逆勢上揚,同比增長28.1%,延續經貿合作強勁勢頭,東盟連續兩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今年初正式生效實施,成為地區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我們正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將給東盟、亞洲乃至全球經濟企穩復甦提供強大動能,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和紅利。

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和地區格局,習近平主席在上個月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議,為應對國際安全挑戰提供了中國方案,為維護地區和平安寧貢獻了中國智慧。這一倡議不僅基於中國一貫的外交政策理念,也充分吸收了東亞區域合作精神的精髓。中國願與地區國家共同全面落實全球安全倡議,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定維護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繼續推動深化地區安全合作,攜手構建相互尊重、開放包容的地區安全新架構,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