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倪巍晨 上海報道)「新政對潛在購房者是絕對利好消息。」對於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通知下調首套房個人房貸利率下限20個基點,上海市民朱小姐這樣說道。

朱小姐原計劃本季購置婚房,但受疫情影響該計劃暫時擱置。她幫記者算了一筆賬,按100萬元(人民幣,下同)本金,以「等額本息」還款方式借款30年估算,新政前在4.6%的房貸利率下,每月還款5,126.44元;新政後按最低4.4%的貸款利率估算,月供將減少118.83元,30年房貸利息總額減少約42,779元,「等疫情過去我會盡快看房」。不過,也有正償還房貸的上海市民感嘆,新政僅針對新發放的商業性個人房貸,與存量房貸沒有關係。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留意到,4月居民住房貸款減少605億元,同比少增4,022億元,「調降首套房貸利率具緊迫性」。她認為新政傳遞了「穩房價」信號,有助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利於穩定居民住房消費預期,預計不同地區、不同銀行實際執行的利率或有不同,對「普通自住房」亦需進行界定。並指出,政治局會議明確「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但現時住房信貸政策調整仍主要集中在支持剛性住房需求方面,未來政策仍有較大優化空間,包括放寬二套房貸條件、降低二套房貸首付、調整二套房貸利率下限等,甚至部分三四線城市亦可探索推出三套房貸政策。

料銀行適度調整按揭利率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直言,新政對首套房貸利率的下調將起到推動作用,但推動程度可能並不大,政策旨在通過打破利率下限的限制,促進首套房按揭利率的下行,各家銀行料適度調整自身首套房利率政策。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疫情反覆對房地產市場構成利淡影響,儘管市場信心的修復仍需要時間,但政策層面不斷釋放的暖意和寬鬆氣氛,將為疫情後市場秩序恢復正軌帶來利好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