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二十年的時間裏,域瀟集團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型房地產企業,華麗轉身成為聞名非洲的礦商巨頭。「在莫桑比克發展要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法律法規等問題,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不能做那種一錘子買賣的事,要注意長久的友好發展。」吳濤表示。
域瀟剛進非洲時,正值中非發展進入新階段。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當年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表示,要進一步發展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並宣布了對非務實合作八項舉措,其中包括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設立中非發展基金等。
不斷摸索 完善自身機制
不過,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着「談非色變」的情況,非洲國家氣候嚴酷、治安混亂,即使國家政策大力推動中非關係戰略,許多人亦難免有着畏懼心理,不敢輕易在非投資。吳濤卻未因此偃旗息鼓。自2006年起,他先後前往博茨瓦納、南非、莫桑比克等國考察,極致的自然風光、豐饒的物產資源、淳樸的民風,使其充滿了激情與幹勁。歷時一年多的考察後,他終於確定在莫桑比克的礦產投資項目。
在吳濤看來,莫桑比克的資源政策、法律就如同中國改革開放時一樣,也是從本國發展變化的實際出發,更符合本國發展需要,在當地投資必須要遵守和適應。因此,域瀟集團在工作中逐步熟悉當地政府機構的設置,官員、工作人員的職能,相互之間的工作關係,以及各自的特點,然後根據情況變通自身工作方法,通過不斷摸索終於形成了一套適合中資企業發展、完善且有效的工作流程與管理機制。
採礦業需最少十年規劃
和貿易有所不同,採礦業有自己的特殊性,需要積年累月的堅持。在國際上從找礦、探礦,再到取得採礦證、辦理土地證、環評證、設計、建設、開採、完善物流條件,到最後形成銷售收入,整個過程一般需要15年。加之當地政權更迭、政策調整頻繁,項目必要的立項、環評、出口許可配額等手續環節短則一年,長則三載。吳濤表示,做這個行業至少要有十年的規劃,其間需要持續的加大投入,許多企業折戟非洲就在於種種原因半途而廢。
「在非投資的中國企業應當首先遵守『中非合作』宗旨及當地法律,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吳濤說:「不炒賣礦產資源是我的企業在莫堅守的基本原則。為莫國人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發展莫國經濟,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與莫桑比克朋友只講實,沒有虛,他們很清楚我們的真誠度。按當地人的說法,我們是認真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