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員正操作鐳射共聚焦顯微鏡,一個多功能平台,可以對多種樣本進行精細的結構成像。中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鍾健文)胃癌是亞洲常見癌症,發病率居亞洲第四,當中超過六成患者身處東亞,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9年數據,胃癌位列本港最常見及最致命癌症第六位,每年新增逾1,200名患者。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首次證實,傳統上被認為是抑癌基因的STK3激酶,實際是一個伴有拷貝數擴增的促癌基因,可透過Ras-MAPK信號通路促進胃腫瘤細胞繁殖,而精準標靶STK3抑制劑可成為具潛力的抗癌方案,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Molecular Cancer》。

中大醫學院內外全科醫學士(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三年級學生梅津瑋及陳韋諾於去年參與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的暑期學習計劃,在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系主任杜家輝和助理教授康偉的指導下,透過分析「癌症基因組圖譜(The Cancer Genome Atlas)」及「亞洲癌症研究組(Asian Cancer Research Group)」的胃癌樣本隊列,發現約24%患者的STK3基因水平擴增及STK3表達上調,在香港的胃癌樣本隊列中亦有同樣觀察,而STK3在腸型胃癌中有更加高表達,預示患者的生存期較短。該臨床病理學關聯分析同時證實,STK3可作為一個獨立預測指標,其高表達與患者的不良預後密切相關。

為了進一步探討STK3在胃癌中的發展機制,團隊還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了375個胃癌患者的表達圖譜,並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對信號通路進行驗證,結果證實STK3的表達上調發生於早期胃癌細胞中,其激活並進一步觸發Ras-MAPK信號通路,從而促進胃腫瘤細胞DNA複製和繁殖。

標靶抑制劑具抗癌潛力

杜家輝表示,此研究對於胃癌治療進展有重大意義,研究不但證實STK3會促進胃癌發生,也證實了透過敲除STK3可以顯著抑制胃腫瘤細胞的生長、遷移和侵襲,「代表精準靶向STK3有潛力成為STK3拷貝數擴增型胃癌的新治療方案。」

從課題設計、數據分析、整理結果到撰寫研究文章,梅津瑋和陳韋諾一直積極參與並在某些環節發揮主導作用,他們主力負責信號通路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和臨床相關性分析,並參與了部分功能學實驗。陳韋諾回想當中的學習體驗時指出,自己學會了使用常規實驗儀器並能獨立進行基本實驗操作,實踐了在課堂上學會的知識,另外亦從零開始學習編程處理複雜的分子生物學資料,「相信這技能對我在未來的臨床研究或基礎研究有很大幫助。」

梅津瑋則表示,研究過程中部分所需知識,如編程、繪圖等都不曾於課堂上所授,這次亦為他首次參與科研,過程困難重重,所幸有杜、康兩位教授指導,以及同儕互助合力完成研究,「我不但得到不同科研的知識,更得到了面對新環境和新挑戰的經驗。醫學發展日新月異,挑戰不斷,這些經驗將可助我應對未來挑戰,十分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