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健樂)受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打擊,本港經濟在今年第一季面對巨大壓力,特區政府統計處昨公布第一季的本地生產總值(GDP)修訂數字,首季GDP按年收縮4%與預估數字相同。不過,鑑於首季GDP表現遜預期,及展望出口前景惡化,政府下調全年GDP增長預測,由今年2月預測增長2%至3.5%,下調為增1%至2%。經濟師則展望,本港疫情有望持續緩和,本地需求繼續復甦,若內地疫情逐步緩和,經濟活動將有「追趕式」反彈,全年經濟料有正增長。

政府昨公布《2022年第一季經濟報告》,指出在出口及本地經濟活動轉弱下,香港經濟今年首季明顯惡化。外圍方面,環球需求增長減慢,加上疫情對跨境運輸造成干擾,顯著拖累出口表現。本地方面,第五波疫情及因而實施的限制措施,嚴重打擊廣泛的經濟活動和經濟氣氛,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收縮4%,逆轉先前四季的增長趨勢。

整體貨物出口在第一季急劇惡化,按年下跌4.5%。輸往內地的出口轉為急跌,輸往美國、歐盟和亞洲其他主要市場的出口增長放緩。隨着環球經濟增長減慢、貨運往來縮減,以及跨境金融及集資活動減弱,服務輸出按年收縮2.8%。內部需求明顯轉弱,私人消費開支轉為錄得5.5%的按年跌幅。營商氣氛轉差,整體投資開支的按年跌幅擴大至8.4%。
通脹仍溫和 經濟料續改善

政府經濟顧問梁永勝昨在記者會上表示,雖然本地疫情已由高位回落,經濟活動應會逐步恢復,但鑑於第一季表現遜於預期,同時考慮到出口前景惡化,因此下調今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預測,由《 財政預算案》公布的增長2%至3.5%,向下修訂至1%至2%。展望本地成本壓力仍然大致輕微,通脹在短期內會維持溫和,故維持今年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率和整體消費物價通脹率分別為2%及2.1%的預測。
展望未來,梁永勝認為仍難預測今季經濟會重拾增長或繼續收縮,因取決於出口會否惡化與內需回復的拉動力度。強調如果疫情繼續緩和,今季經濟較大機會好過首季,未來幾季經濟亦會持續改善,不擔心香港步入技術性衰退。未來的風險主要在於,烏克蘭局勢持續緊張料會使國際能源和商品價格維持高企,加劇對供應鏈及運輸的干擾,並打擊經濟氣氛。面對通脹加劇,主要央行料將加快收緊貨幣政策,當中,美國加息步伐較快,目前已累計加息0.75厘,可能影響環球需求增速,進一步壓抑環球經濟增長。此外,環球疫情的演變和中美關係的發展,也會增添不確定性。
總商會:冀對外正常通關
就香港經濟首季發展情況,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認為,政府下調全年GDP增長預測屬合適及反映實際情況,由於首季GDP按年下跌4%,估計上半年經濟都可能出現收縮。他指,商會今年初已下調香港全年GDP增長預測至1.2%,現時仍維持全年增長1.2%的預測。他期望在政府陸續放寬社交措施及開放對外正常通關後,下半年出入境人數增加,將有利推動本港經濟下半年重回正增長。

內地疫情若緩和 利港經濟
大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溫嘉煒展望第二季經濟表現亦料會輕微收縮0.2%,估計下半年才能回復正增長,全年料增長0.5%,明年或加快至增2.3%。他相信本地需求繼續復甦,如果內地疫情逐步緩和,經濟活動上有「追趕式」反彈,對香港經濟有正面影響。但提醒,商品價格高企及環球供應鏈受阻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同時要注意美國未來幾個月如果加快加息,對整體需求會否產生更明顯壓力。
維持港航空商業樞紐地位
總商會主席王冬勝昨日亦指,美國加息縮表,香港的情況一定要跟隨,對營商環境會有負面影響。他認為,隨着世界各地陸續對外開放,香港的疫苗接種率持續提高,為香港對外通關提供有利的條件,希望政府盡快放寬旅遊限制,與海外恢復正常來往,以維持香港作為國際航空及商業樞紐的地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