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脫胎於《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的知網,依託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的概念,建立之初獲得國家多部委支持,由清華大學直接領導,取得包括期刊社在內的內地出版單位廣泛授權,收錄大量學術資源,在互聯網時代憑借全文檢索技術快速崛起,目前已成為內地最大的數字出版平台、數據庫商。

資料顯示,知網母公司——同方股份原為清華大學校辦企業,2019年同方股份控股股東由清華控股變更為中核資本,實際控制人由教育部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目前知網擁有學術期刊、博碩士論文、會議論文、年鑒、統計數據、圖書、標準、專利等各種電子資源,業務範圍涉及學術傳播、數據庫銷售及其衍生服務,在電子文獻數據庫市場大幅領先於萬方、維普等同類競爭對手。

然而,知網被質疑一邊廉價收割著作權,另一邊向用戶高價賣出,「兩頭通吃」獲得超額壟斷利潤。實際上,知網連續多年毛利率超過50%,成為其母公司的「現金奶牛」。

同方股份2020年度報告顯示,同方知網技術公司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達11.6億元(人民幣,下同),毛利率53.93%,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9億元;2021年主營業務收入為11.68億元,毛利率為53.5%。

知網官網有學位論文稿酬通告顯示,學位年度2008年以後的稿酬支付標準為,博士論文著作權人獲得400元的CNKI閱讀卡和100元稿酬;碩士論文著作權人獲得300元的CNKI閱讀卡和60元稿酬。但論文被知網收錄的學者及博士、碩士普遍表示,並未收到任何稿酬。與此同時,不少學者表示,其論文被知網收錄後,其自己以及學生下載還要支付費用。向高校銷售數據庫是知網最重要的利潤來源,中國政府採購網數據顯示,不少高校2021年採購知網數據庫費用超過100萬元,支付費用較高的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分別達到198.4萬元和18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