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體驗做志願者:早上「大藍」,下午「大白」。

今期是分享內地與香港的志願者如何團結在一起,於北京共同抗疫的親身經歷。因最近北京的疫情,我和幾位在京港青,也參與了前線的工作,本文是抗疫第一線的真實情況,最近請叫我真相「大白」梁。

「啊……」 隨着一聲啊聲,劉伯伯面前的「大白」(穿白色防護服的志願者),用核酸採樣的棉籤,在他的喉嚨裏搗鼓了幾下。他做了這麼多次核酸,已經熟悉了這種被戳的感覺。業務熟練的採樣「大白」把棉籤放在管裏折斷,她用消毒凝膠在白色醫護手套快速揉了揉,再拿起酒精消毒噴霧在桌子上面的空氣中噴了幾下。

「封管。」我和身邊的她說,剛剛又夠了十人一管了。此刻的我也成為「大白」,做着證件登記。這是我第一次做登記「大白」,換班時,我先看上一位怎麼操作登記App,然後他再看我操作了幾分鐘,沒問題我就接班了。這App設計得特別容易上手,只要把身份證和手機放在支架上,鏡頭對焦正確,就會自動識別和錄入身份信息,效率飛快,偶爾遇上其他證件,也可以手動輸入。我趕緊掃了新一管上的條碼,再交給旁邊的她繼續採樣。

「請大家取出身份證,保持安全距離!」我隔着防飛濺透明面罩喊着,再看了一下排隊的人,今天下午隊伍不算太長,看來大家都做出經驗了,懂得錯開高峰時間,才到這個「朝外下三條」採集點。早上7點到晚上7點,周邊居民都可以隨時到就近的幾個採集點做核酸,我們這個點同時有5組志願者做採集,如人多的可以再加開幾組,一般在10多20分鐘完成,如人不多,幾分鐘也可以完成整個流程。

「謝謝,您們辛苦了!」我正在登記的這位小姐姐禮貌地和我說。其實作為志願者,當聽到一聲謝謝,立刻會感到有更多動力去服務大家。我決定以後去做核酸時,也要對各志願者多說幾句「謝謝,您辛苦了。」

「請稍等一下。可以走5、6、7號,都可以。」下午「大白」崗,上午「大藍」崗。同一片藍天,上午我和幾位志願者在採集點,穿着藍色馬甲和防護衣維持秩序。這小區有兩萬多的居民,多是老人或年輕父母帶小孩,整體排隊秩序是非常好的,可能是八九點大家起床有點早,得多溫馨提示身份證和保持安全距離。我的工作是控制人數距離,合理分流到幾條採集通道,其間也有志願者會特別照顧坐輪椅的老人,我們忙到11點多,約每2小時換班休息。幾十位志願者早上7點已開工,在社區幹部的帶領下,各自忙碌起來,例如場地安排、採樣管貼條碼等。

可能各位香港讀者會好奇,這麼多的義務志願者是從哪裏來的?原來志願者裏有社區幹部;有醫院的醫護人員;也有小區的熱心居民等。我所參與的,是由北京市朝陽區海外聯誼會發起的愛心支援,已經有20多位海聯會的理事和朋友參加,有物資出物資,有力出力。當需要志願者的消息在微信群一發出來,群裏反應熱烈,都馬上接龍報名。以下是部分理事做志願者的點滴分享:

張芷英以2小時登記420條身份信息破了紀錄,還連續2天幫忙都不喊累,我們都擔心她累壞了,體驗過都知道「大白」服一穿就是三四小時,其間難去衞生間也怕喝水多要去;姚雪松出物資又出力做「大藍」「大白」,還開車接送大家;廖啟民忙了一個早上,中午吃盒飯時,遇到小區大爺問夠不夠吃、累不累和讚揚,他分享在只有9度的天氣中感到無比溫暖;黃玉瑩做志願者的理由是因為獨居,不怕感染家人和隔離;李彥馨做登記時,社區幹部先把小孩的信息寫紙上分擔工作,當了解到幹部連續幾天的工作量原來這麼大,也知道原來有幹部曾在工作中暈倒,她心裏感到五味雜陳。

可惜篇幅有限,還有很多位優秀志願者的工作,沒法全列出來。

體驗了前線抗疫的工作,我再一次衷心的向自新冠以來,尤其是疫情剛開始時候,在防護物資短缺中冒着生命危險,與新冠戰鬥的醫護人員和志願者致敬。最後,大家繼續齊心合力,每個人都多做一點,讓疫情早日結束!

◆作者/圖片:文旅部香港青年

中華文化傳播大使 梁家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