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躍 資深國際評論員

在國際和地緣政治持續動盪和複雜多變的大背景下,近來亞太地區局勢詭秘,輿論高度關注。

太平洋應該是太平的,以太平洋為地理紐帶的亞太地區,區內國家之間的關係也必須是太平穩定的,否則對誰都不利。但樹欲靜而風不止,最近亞太地區的局勢至少出現了六大危險動向,值得關注和警惕:

一是華盛頓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G7國家正企圖藉俄烏衝突,在亞太乃至更廣闊的印太地區拼湊所謂的北約「亞太版」或「印太版」,它們幕後的謀劃和言行越來越公開露骨,亞太地區上空出現了更多陰風。

二是白宮網站4月發布聲明,稱美國總統將在華盛頓接待東盟領導人,參加美國-東盟特別峰會,展示「美國對東盟的持久承諾」。活動名義上是「紀念美國與東盟關係45周年」,實質上是要推銷美國的亞太謀劃和行動的新戰略,此會已因東盟國家大多警惕和消極而推遲,但此次很有可能舉行,華盛頓顯然意圖帶節奏,並讓此次特別峰會變味。

三是美西方不僅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更加倡狂地打「台灣牌」,對香港特首選舉造謠抹黑和抵制詆毀,而且對中國與所羅門群島的正常合作關係大為惱火,正聯合澳洲等盟友對所羅門群島竭力施壓威逼,對中所合作大潑髒水,企圖在搞亂東北亞、東亞之後又染黑南太平洋地區。

四是日本近來在亞太地區大肆活動,在國際上赤裸裸地附和策應美國拉幫結派,暗中勾連甚至滋事造勢,大幅增加軍費和增購美國先進軍事裝備,企圖修改日本和平憲法,大力擴充日本自衛隊,將日本的外交、軍事、安全、經貿觸角進一步向亞太地區擴展,並公然聲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氣焰十分囂張。

五是最近以來韓國、菲律賓等亞太國家相繼舉行大選。隨着領導人更換,部分國家內部出現些許複雜微妙的聲音,一些親美勢力急於與美國加緊戰略盟友關係,華盛頓也乘機威逼利誘,白宮宣布總統拜登將於本月晚些時候訪問韓日,並在東京召開美日澳印「四國安全機制」首腦會晤,意圖以此為契機和抓手進一步推進「四國安全機制」並擴充其內涵外延。

六是近來東北亞地區緊張氣氛進一步加劇,朝鮮半島圍繞接連發射彈道導彈等出現新的軍事和外交緊張和爭端,美國不斷對朝發出嚴厲威脅,並試圖以對朝加緊制裁為藉口推進美在東北亞部署先進的導彈防禦系統,拜登計劃在韓國新總統上任後不到兩周就首先訪韓,增加了美日韓軍事同盟和東北亞地區的詭秘色彩。

華盛頓的一些政客、極端勢力和反華媒體在烏克蘭問題上無視事實,不斷對中國造謠污衊抹黑,公然宣稱美國有能力同時對付兩大敵手,並在必要時合二為一。美國不僅在軍事、外交、安全方面動作頻頻,而且試圖在經濟、貿易、科技和供應量等方面同時下手,以所謂的「印太經濟框架」推進其亞太和印太戰略。但亞太地區不是美國的後院,不是美國的隻手遮天之地,美國心術不正必然碰壁。面對新的國際和地緣政治局勢,面對安全還是生亂、發展還是倒退、團結還是分裂、合作還是對抗的嚴峻選擇,廣大亞太國家應要深思和警惕,它們有自己的戰略清醒、戰略考量和自主選擇,不可能輕易被美國下套,華盛頓一意孤行是不會得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