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科卷一多涉老莊思想 考生若熟讀《逍遙遊》有着數
中學文憑試中國語文科卷一閱讀能力及卷二寫作能力考試昨日舉行,約有4.45萬名考生報考。有中文科資深老師認為卷一甲部題目較深,涉及較多文言文的語法知識,除了《魚我所欲也》和《聲聲慢》兩篇範文外,也包括去年出過的《論仁、論孝、論君子》及《逍遙遊》,這要求考生有全面溫習,累積廣泛知識,背誦並理解背後的深層意思。乙部考材包括內地哲學家周國平的白話散文《一個人和三個人稱》、《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及關於道家思想的簡短文言文,分高下的都是每篇考材的最後一題,而第二篇考材是第一篇的延伸,首兩篇整體而言容易理解和掌握,但考生需要仔細和精準閱讀文本,以找出答案再列舉恰當例子呈現個人體會經歷。◆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
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副校長兼中文科科主任謝穗芬表示,卷一閱讀能力除考核了周國平的兩篇白話散文外,另有文言文三則,包括《說苑·至公》節錄、《呂氏春秋·貴公》節錄、《莊子·大宗師》節錄,「題目問得很直接,不是特別深,整體深淺程度與往屆差不多。」
她指出,若考生熟讀《逍遙遊》,懂得運用當中相關道家和莊子思想的字眼,對於答題會有幫助。
至於卷二寫作要求考生「三選一」,第一題以「校服的自述」為題續寫文章,以校服的角度及身份,透過敘述往日與其主人的生活片段,抒述面對分離時的所思所感;第二題要求學生看圖後,以「得不償失」為題加以發揮;第三題讓考生就「與其一生專精一事,不如發展多元人生」論述自己的看法。謝穗芬認為,「校服的自述」設題平實,考生不容易離題,但「易寫卻難高分」,該題考驗考生運用擬人法是否精彩,而且過往片段須合情合理地呈現當下分離的體會,「是分高下之處」,若然考生能進一步以相當分量的文字抒發「印象深刻的別有一番體會」,方可達上品。
對於第三題,她指考生難寫得好,除了要注意分析「與其……不如……」句型所帶出兩者的利弊優劣外,也擔心考生未必有足夠例子作為論證以豐富論據。
考生:寫作卷題目新穎開放
該校考生吳羿彤和王藝霖在寫作卷都選擇了「校服的自述」,認為題目設計新穎開放,與以往不同,考生可以用擬人手法呈現不同的角度和經歷。王同學以「遺憾美」作為文章立意,由一開始對被主人捨棄的不解、傷心,到主人對自己也有不捨,藉由以往一起相處的難忘經歷與回憶,帶出分離時的體會。吳同學則指其構思是,由開始以為校服和主人都會互相忘記對方,到最後分離時依依不捨,帶出即使不是在空間上一起,但只要在回憶裏共存,就不是真正分離。
至於閱讀能力考卷,吳同學表示今年的試卷風格與以往大不相同,同時有兩篇議論文並不常考,對於三則文言文考材,她認為雖然篇幅不長,但難度中上,剛看題目時有少許驚訝,不太懂如何回答,但仔細思考後也順利完成。
王同學則認為今年題目較以往淺,數量也較少,答題時間「鬆動」,雖然文言文部分比較難明,但多番思索後也順利回答。兩人均指難以預測成績,尤其是作文卷要視乎評卷員是否產生共鳴,但認為自己已經盡力而為,溫習的準備大部分也派得上用場,故會以平常心對待結果。
28考生入竹篙灣試場應考
此外,考評局指昨日有28人在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應考,及處理了兩名即日到竹篙灣應考的申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