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廣濟)「2022保就業」計劃涵蓋兼職和臨時員工、65歲以上僱員,以及自僱人士,前提是有關人士必須已設立強積金或公積金戶口,但香港不少行業集中聘用「炒散」僱員,工作性質是到處打工,故多數沒有設立強積金供款戶口,因而成為「被遺忘」的一群。

53歲的導遊陳先生從事旅遊業已超過30年,由於導遊的工作既不是月薪,也不是日薪,而是按照帶團的數量和帶客購物的金額來計算收入,與旅行社是夥伴合作關係,「我哋叫團團清,帶完一個團,旅行社會同我哋計人工。」正因為導遊並無固定收入,因此旅行社通常不會為導遊設立強積金戶口,導遊被迫成為自僱人士。

陳先生亦未有為自己開設自僱人士強積金,「過去行業旺的時候,我沒有這個意識,哪知道將來政府福利政策會同強積金戶口掛鈎?如今飯都無得開,邊有錢去供強積金呢?」他表示,導遊是疫情下的重災區,但不少政府勞工福利政策都「遺忘」他們,「希望政府特事特辦,為導遊開闢一條申請通道,因為我哋同行絕大多數都無強積金,但係我哋可以提交導遊證及過往帶團證明,希望保就業政策可以惠及我哋!」

「炒散」一族但求有份工

52歲的胡小姐自2020年疫情開始就處於失業狀態,又因丈夫病重需要她專注照顧,直到今年才覓得「炒散」工作為生,僱主不會為他們設立強積金戶口,故也被「保就業」拒諸門外,「為咗生存,我乜工作都肯做,唔會計較辛苦。今次保就業無我份,雖然我都未抱有太大期望,但當政策出爐真係覺得好失望!」

疫情下的胡小姐,在超市做兼職清潔員,原本也合資格申請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支援前線清潔及保安人員的政策,卻在計劃公布前被炒,「因為疫情嚴重人流少,超市亦縮減清潔工人手,我離職當日正正就是清潔工申請補貼的日子前幾天。」

被超市辭退後,她再覓得保安員的工作,「這份也只是頂更工作,一個月都未必能開10天工,雖然按日薪結算,但無合約無強積金,同樣無法申請保就業計劃。」胡小姐感嘆道:「我哋呢班真係手停口停,唔開工就會死嘅,邊有條件去計較僱主有無幫我哋供強積金,但無強積金就無『保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