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孖T 組長」的Tian和Tac合力統籌派抗疫福袋。
◆Tian爬唐樓派福袋。

統籌派福袋體會街坊苦 「趁有能力幫助更多人」

香港文匯報訊 兩名素未謀面「區外人」,懷着滿腔熱誠和勇氣,來到深水埗為當區居民送暖,這對最佳拍檔就是人稱「孖T 組長」的Tian和Tac。深水埗區變化不少,兩人初次擔起深水埗的抗疫「大旗」,「雖然無計劃,但我們有方向,就是共同抗疫。」摸着石頭過河,跨過一個個難關。

Tian和Tac都不是深水埗居民,第五波疫情持續蔓延,眼見不少居民急需防疫物資,兩人都加入由「全港抗疫連線」和「全港抗疫義工同盟」成立的「十八區抗疫愛心隊」。他們於3月中開始協助向區內居民派發連花清瘟膠囊,其後合力統籌派抗疫福袋。

兩日內派逾千福袋

深水埗這個地方,對Tac來說別具意義,亦是這名「區外人」重回舊區服務的動力之一,「讀書時期,曾經教我踢波的教練,帶領過深水埗足球隊,另外有一名在深水埗區從事服裝生意的前輩很照顧我,時至今日,她借出舖位讓我們暫存連花清瘟膠囊。」

「孖T」團隊由零開始,從錯誤中學習,逐步摸着石頭過河。Tian本身是澳門人,在港從事私房菜生意。她說,大家臨時接手抗疫重任,「雖然無計劃,但我們有方向,就是共同抗疫。」

義工們緊密合作,每次都能順利完成大型派送任務,曾在兩日內統籌派發1,054個福袋。她記得曾有一名義工派錯單位,當晚義工得悉出錯,即晚趕返現場取回物資,並派送到正確的求助人士手上,「大家都很有心去做義工,這份溫情我一直記在心上。」

除了與義工協調派送物資外,Tac亦不忘關心義工。他說:「作為組長,需要花心思與義工溝通,有些性格比較急躁;有些需要多點指引。當中牽涉很多微管理(micromanagement),大家不是為錢出來做義工,既然大家攞個心出來,就要喺個心度回應佢哋。」

婦人受助眼泛淚光

經歷一個多月的磨練,在Google Map的「指引」下,兩個「區外人」已變成半個「深水埗達人」,對區內的大街小巷有所認識,Tian更深刻體會到當區居民的生活艱辛。一天,Tian要到多幢唐樓派福袋,致電對方確認地址時,發現有一名失業逾年的中年婦人住在9樓的天台屋。她緩緩拾級而上,帶着輕微氣喘,終於抵達天台屋,婦人接過福袋後,眼泛淚光,不斷表達感激之意,並訴說受疫情所困之苦。離開唐樓時,Tian若有所思,「其實自己都好幸福,趁有能力,要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位於南昌街的「俊昌行」屹立深水埗區102載,俊昌行老闆柯先生特意借出舖位用作抗疫愛心隊的物資中轉中心,義工們可在舖位暫存物資以安排出貨。柯先生說:「我們每天都打開門做生意,有機會參與抗疫工作,我們一定會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