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均熾三辣招破解人工結香難題。
◆藍均熾致力讓沉香加工產品為更多市民所用。

32萬棵助力中山摘得「中國沉香之鄉」美譽

沉香作為中藥史上的瑰寶,在《本草拾遺》、《日華子本草》、《本草綱目》、《名醫別錄》等中醫古籍中均有記載,據不完全統計,這些古籍記載含有沉香成分的方劑795個,配方1168個。一般來說,沉香在治療胃腹脹痛等消化系統不適方面,以及心絞痛、心肌梗塞、胸悶、腎虛以及安神助眠等方面效果明顯。不過,野生天然沉香生成需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且結香率低,因而有「片香萬錢」的說法。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山人,「門外漢」藍均熾從助力中山摘得「中國沉香之鄉」美譽,到三招破解人工結香核心問題,致力讓沉香走向更多百姓家。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帥誠 中山報道 攝︰胡若璋

中山摘得「中國沉香之鄉」牌匾是在2011年,為了斬獲該美譽,中山上上下下為了申報三件事而努力。首先,講好中山和沉香的歷史淵源故事;其次,要有科技產業支撐;再來,也需要種植面積來打基礎。「那年中山申報的50萬棵沉香樹,背後就有我種植的32萬棵。所以說,我也為中山拿下這個名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種植沉香,沒料想還促成了家鄉城市這一美事,中山市沉香協會副會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沉香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秘書長藍均熾很是欣慰。當下,中山現存野生土沉香主要分布在五桂山及其周邊地區,各鎮也種植有大量人工沉香樹。據中山市自然資源局數據,中山自然分布4萬多棵野生土沉香,其規模佔內地一半有多。加上,人工種植的沉香樹數量,中山目前沉香樹保有量約為600萬棵。

突破人工結香三難題

人工結香有三難題,就是鎖香、定香、零激素結香。其實,在2006年左右,藍均熾對沉香還一無所知,是個十足的「門外漢」。但成長為一個有多項專利,且後續也參與過產業標準制定的「沉香百科」,生性不服輸的他告訴記者,在參加一場沉香產業座談會提問時遭人質疑,讓他下決心奮起直追,最終在人工結香上突破了鎖香、定香、零激素結香等三大核心技術難題。

為了給自己創造研究基礎,藍均熾帶着團隊,開墾種植20多萬株土沉香,前後近6年時間,主要精力集中在採用不同沉香種子,在不同時間、水土條件下以及不同結香操作方法下重複實驗。 「一次、十次不行,再來百次、千次或者數千次。」藍均熾笑談過往的汗水和打定主意的毅力。

而且,有意思的是,當研究進行到定香環節時,團隊毫無頭緒,難有進展。後來,是女兒的一句碎碎唸帶給他啟發。藍均熾記得,那是一個冬日晚上的餐桌上,女兒在吃一道蘿蔔燜菜時,她順口問了一句:「為什麼蘿蔔在冬天特別甜?」這平平無奇的一句話,卻當場點醒了藍均熾:沉香產生甜味或是澱粉轉化所致。未料想,這為他攻克沉香定香難點直接解題。

偏心灌注法結香技術

對於自己創新的人工結香技術,他侃侃而談做科普,偏心灌注法結香技術,就是在沉香屬植物樹幹上鑽至少一個橫向偏心並下斜的孔洞,然後通過孔洞用灌注法將香腺激活劑緩緩注入樹體內,灌注完成後將樹洞封住,待該沉香屬植物生長一段時間以後,割取形成在樹幹木質部的裏、外兩層棕褐色油狀物及黃棕色變色木質部,經乾燥後即為沉香。

「可以說,偏心灌注法極大地提高沉香質量和產量。」藍均熾亦表示,偏心灌注法結香技術不僅能確保香腺激活劑在灌注時不易流出,而且能起到樹心活化作用,除了結香產量能增加30%以上,還有效縮短了沉香的生產周期。產量的提高能讓沉香這一古老名貴中藥材具備產業化基礎,這也意味着,可以大幅降低沉香的市場價格,讓更多市民也能日常享用這原本稀缺的名貴藥材。

沉香熱疫下方興未艾

近年,中山沉香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形成了包括種植、科研、加工、銷售、文化等業態的產業鏈。與此同時,沉香茶、沉香酒、沉香精油等加工產品正快步走向民眾身邊。有意思的是,疫情以來,沉香主題酒店、沉香國藝館、沉香精油都備受追捧。「沉香熱」,疫下方興未艾。

藍均熾表示,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沉香揮發油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有較好抑菌作用;分離的部分色酮化合物,具有顯著消炎作用;沉香提取物可顯著抑制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活性,發揮較好抗病毒作用。因此,藍均熾也推薦周邊親朋老少用沉香油塗抹鼻孔,以保護鼻腔黏膜。「也可用艾香或沉香對室內香薰,每天一次,每次熏30分鐘。」藍均熾期望,這種以芳香化濁辟穢解毒為主,熏藥空氣消毒(煙熏防瘴)的預防方法,可以被更多香港市民所熟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