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若虹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

最新失業率和經濟分析都顯示,香港發展面臨嚴峻挑戰,政治安全、經濟民生發展、兩地融合等各方面,需要新一屆特區政府進一步維護國家安全,維持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良好局面,又要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以新的施政思維和執行力,引領香港開啟新篇章。

政府統計處日前公布,今年1月至3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5%,較去年12月至今年2月顯著上升0.5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上升0.8個百分點至3.1%。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預料,香港今年第一季實質GDP按年下跌2.9%,反映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全年只溫和增長1.6%至2.6%。如何確保香港經濟民生谷底反彈,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香港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雖然,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香港進入良政善治新時代,但各方面發展面臨的挑戰不可低估。

政治安全方面,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美英等西方勢力不斷插手干預香港事務,企圖將香港作為遏制中國的棋子。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李家超的YouTube競選頻道日前被無理關停,再次反映以美國為首的外國勢力從未停止利用香港、干擾中國發展。國家安全是香港穩健發展的前提,香港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抵制外力干預。

經濟方面,多年來,香港產業結構嚴重依賴服務業、貿易與物流、金融服務、旅遊等支柱產業,五波疫情不僅令支柱產業進退兩難,也令新產業發展缺乏支持,產業結構單一還增加了勞動力市場的脆弱性。香港經濟轉型升級舉步維艱,難以實現突破。事實上,過去一段時間,社會聚焦在短期紓困回穩措施,未能集中精力重整香港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向。

民生方面,香港因長期陷於政治內耗,疊加疫情衝擊,市道下行引致企業和小商戶經營艱難,僱主連聲叫苦,很多基層打工仔受到行業萎縮拖累。與此同時,積累多年的社會深層次矛盾,如樓價高企、貧富懸殊、青年向上流動難等問題,始終未能解決,市民對生活前景出現悲觀情緒,社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民生風險。

在與內地融合發展方面,我們國家是全球在疫情下取得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是保持全球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來源。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支撐香港經濟民生發展的重要路徑。香港疫後經濟要盡快復甦,須透過加快兩地合作,把握「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機遇,為香港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穩控疫情重振經濟民生

香港經歷種種困難挑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香港市民的共同期盼。安定的社會環境事關香港發展、經濟社會安全,事關「一國兩制」實踐和香港的長治久安。新一屆特區政府任重道遠,既要鞏固國家安全,抵制外力利用香港阻礙國家發展,確保香港穩定大局,又要加快穩控疫情,復常通關,重振經濟惠民生。

疫情過後,香港需把全力恢復經濟發展的工作放在首位,特區政府須成立特別部門,專門提出新的經濟發展藍圖和長遠政策,推動支柱產業復元,創造經濟新增長點;在土地發展和規劃上要拆牆鬆綁,檢視現有條條框框,全速推動香港的土地發展,加快建屋進度;全盤審視香港各項民生發展大計,在教育、醫療、安老等港人關注的重點課題上,要投入更多資源,與業界集思廣益,共同提出適切可行、凝聚民心的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