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曉菁)貿發局最新調查顯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約有93%的買家使用了線上採購平台,超過八成半買家更曾參加網上展會,以應對採購需求。不過線下展會依舊是大部分買家的首選,待國際差旅限制解除後,63%受訪者希望通過實體展會進行採購。
有利接觸更多供應商
調查顯示, 93%受訪買家表示過去一年曾使用線上採購平台,並通過這渠道進行平均超過60%的採購活動。其中43%買家認為,以線上採購平台比疫情爆發前接觸更多的供應商;46%買家表示,他們採購產品種類更多元化,42%的買家採購次數更趨頻密,44%買家每次採購的平均金額也更高。
買家使用線上採購平台有三大原因,數據顯示,分別為希望尋找新的供應商和作出查詢(70%),希望比較產品和價格,及了解最近的產品趨勢分別有66%及57%。
逾半買家期待實體展會
但顯然,線下展會依舊難以輕易被替代。63%買家表示,待國際差旅限制解除後,他們屬意通過實體展會進行採購,59%的買家傾向通過混合展會採購,其中,中國內地和東盟的買家最熱衷參與混合展會,隨後是歐洲、美國和澳洲的買家。
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認為,疫情令更多買家選擇於線上進行採購,但這令買家難以仔細檢查樣品及供應商認證。但普遍共識仍然是實體展會不會因此被取代。相信未來實體展會及線上線下混合展會是大勢所趨,兩者可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
調查還顯示,與喜歡實體或網上展會的買家相比,喜歡混合展會的買家,每張訂單的平均金額較大機會提高(5萬至10萬美元以上),意味混合展會或帶來豐厚的商機。貿發局是次調查在2021年5月至10月期間進行,訪問了約600名主要來自東盟、澳洲、歐洲、中國內地及美國等地的國際買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