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鄧偉光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吸食大麻的人,3人中便有1人會上癮,越年輕成癮機會越高,成癮後較平常人患思覺失調的機會高出2倍至4倍,治療後也難以痊癒,甚至會發展成其他嚴重精神疾病,出現兩極情緒病也會高正常人3倍,患焦慮及抑鬱症機會也高2倍。
易有抑鬱焦慮症狀
鄧偉光指出,很多人誤解吸食大麻可以忘憂尋樂,但效果很短暫,長久會帶出其他問題。吸食大麻上癮,其特徵是最初一星期出現好像「斷癮」情況,心理及身體出現不適,包括「心思思」、睡眠欠佳、多發奇怪的夢、情緒低落、焦慮、坐立不安、焦躁、容易生怒,以及有暴力行為等;身體最常見的有震顫、出汗、頭痛、無胃口、胃部不適、作嘔等。吸食大麻亦會出現抑鬱及焦慮症狀,前者發病率達13%,後者達18%。
他強調,吸食大麻成癮者沒有藥物可治療,主要靠心理及社交治療,醫管局會派精神科醫生及護士、社工陪同治療,每個人吸毒都有自己的問題,醫生要了解背後原因,幫助他們學習脫離毒海。但一般吸食大麻3年以上求醫者,要戒不容易,即使戒掉後,當中有三成機會再吸食。
香港遊樂場協會社工司徒錦燊則呼籲家長,要以中醫診病的基本方法「望聞問切」關心子女。「望」:如發現子女衣飾中有大麻三塊葉組成的圖案,雖然子女不一定是吸毒,但可能對大麻好奇,不妨打開話匣子了解子女對大麻的認識;「聞」:大麻會散發一種如燒燶豬油或鼠尾草的濃烈氣味,家長如發現子女身上有這股氣味,可多加了解;「問」:家長與子女要多些溝通,而不是強迫子女回答;「切」:切身處地了解子女,若出現負面情緒,要了解是否在學校被欺凌、被罵或被迫參與販毒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