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栢良認為,學童的疫苗接種率未如理想,復課後有必要讓學生每日快速檢測。圖為外展隊為學童打針。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政府將陸續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部分學校最快下周起恢復半天面授課程,屆時教職員及學生每天要自行快測,結果呈陰性才能回校。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日在電台節目上表示,香港目前整體疫情大趨勢正在回落,預料當學校復課及社交距離措施放寬後,感染個案每日可能維持數十至數百宗,並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整體趨勢會回落。他認為,目前學童的疫苗接種率未如理想,復課後有必要讓學生每日快速檢測,防止高傳染性的變種病毒Omicron在校園傳播。

何栢良指出,疫情發展關鍵在於重點人群在高危環境有否出現超級群組,一旦出現必須有效快速應對及攔截,他認為,重點應加快新冠疫苗接種推高接種率。他又指,政府推行的防疫措施未有明顯區分已接種及未接種人士,反而是懲罰已打齊針的市民,難以爭取他們的配合及認同,故認為完成接種者應該「有獎」,未打齊針者應承受行政措施上的不便。

或讓學童用口含式快測

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認為,教職員及學生每天快測陰性才可回校,有關安排有助排除有感染風險人士回校,很大機會可減少校內隱形傳播。他又指,部分學童如有自身情況、例如有自閉症,做快測時可能會有困難,不能強迫;至於其他學童,家長可多加示範如何做快測,有助學童減少恐懼,亦可考慮讓學童使用口含式快測工具。

至於沒打針與已打針學生均於同一課堂上課,劉宇隆認為,如能安排沒打針學生坐近通風位置、例如窗邊,較能減低他們受感染風險。他認為,學生需要開始復常,政府並應向學校了解學生接種率低的原因,加強解說。他重申,無論已接種多少劑新冠疫苗,亦會有機會感染,但可預防重症或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