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此下繼續借助著名歷史人物來幫讀者諸君加深了解「人類個體生命的天賦潛能」。

能夠成就帝皇大業的古代明君,都少不了文臣武將的輔弼。文臣中又可以粗略分為「謀士型」和「政務型」兩大類。漢初三傑之中,韓信是大將;張良近似「參謀長」,負責「企業」的大方向規劃;蕭何卻似是「後勤部」,負責各種物資的供應。

談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最多讀者立刻會想起魏徵,今回筆者卻要談談「房謀杜斷」。房是房玄齡,杜是杜如晦。房玄齡名喬,字玄齡,一般人只知其字,不知其名,這叫「以字行」,即是說他的字比名還更為人熟知。唐太宗命畫家閻立本繪畫24位功臣的畫像,放在凌煙閣上。凌煙閣3字,就成為功臣的代名詞。24功臣之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排在三四五位。李世民常與房玄齡謀劃大事,房玄齡差不多每次都建議要把杜如晦也請來一起籌劃,而房杜兩人經常「英雄所見略同」。史書記載:「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這就是「房謀杜斷」說法的由來。當然兩人都是智囊型的人物,都能斷大事、善建嘉謀,只不過兩人都在其中一項更為特出。

「房謀」的特點偏近「分析潛能」,分析能力特優的人,可以當科學家、參謀、諮詢師、編輯及程式設計師等職。

「杜斷」的特點偏近「決斷潛能」,決斷能力特優的人,可以當領導、審判官、企業老闆或總經理、商人,甚至犯罪分子中的領頭人。當然,我們無意鼓勵人犯法,只不過當賊夥的領導也必須有「決大疑」的能力。

我們讀《三國志》,或經過藝術加工的《三國演義》,都深深體會到袁紹、劉表等人物,雖然亦有相當的領袖人格,卻是臨事少了一份果斷的性格,一再坐失良機。袁紹失了迎漢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天時,劉表則沒有抓緊舉兵北上爭天下的良機。

曹爽在與司馬懿的鬥爭之中,也是猶疑不決,雖有桓範的才智而不能用。曹爽把一手「好牌」都打爛了!皇帝曹芳在掌握之中,有大將軍印信可以調兵遣將,又有桓範這個管糧的大司農。左思又右想一整夜,才決定交出軍政大權,結果招來滅族之禍。

爭天下與鋌而走險去干犯重罪,二者本質上有相近之處,都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當然我們後世的讀史者,一生人都遇不上這樣間不容髮的驚險際遇,讀史也只不過是從中體悟前人的得失而已。

西漢繼昭帝之位為帝的昌邑王劉賀,在皇帝的龍椅上坐沒多久就給權臣霍光廢了。劉賀本人是個幸運兒,不做皇帝仍能多活十多年而得善終。他帶去京師的屬下200多人就給霍光處死,行刑前當中有人大叫:「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看來有人曾經建議劉賀早點出手收拾霍光,而劉賀沒有當機立斷。

漢高祖劉邦卻是極有「決斷潛能」的領袖。話說劉邦平定天下之後,初都洛陽,婁敬力陳為國家長治久安,必須遷都到關中地區。劉邦聽完婁敬的分析之後,當日就起程西入長安,遷都這樣的大事,就決斷於一瞬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