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

本屆特首任期,將於6月30日結束。新一屆的特首選舉日期,由於受疫情影響,由原定的3月27日,改為5月8日舉行;提名期亦改由4月3日至16日。

是次特首選舉,是國家完善本港選舉制度後,首度舉行的最重要選舉,加上現屆特首已宣布不尋求連任,自然備受各界關注。有何重量級候選人會出來挑戰?一早聲明有意參選者是否能贏得足夠提名「出閘」?都是傳媒追訪的消息。上世紀九十年代時,曾有中央駐港官員指特首選舉,是「百駿競走,能者奪魁」。現時輿論上,已見到不少疑似參選人發表的「治港方略」,當中不乏的確能對症下藥者,更多是天馬行空,令人失笑。文公子認為,其實無論特首最後花落誰家,都要面對幾個重大問題。

首先,是香港在通過國安法後,的確開始由亂到治,但民間卻不免仍受黑暴後遺症影響,有部分市民始終堅持黃藍有別的心態,在有意無意之間,對政府施政陽奉陰違,連抗疫防疫都不斷故意拖政府後腿,甚至連救治患者的社區隔離設施,也被肆意以「小學雞」式行為破壞……社會撕裂,當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修補,如何團結社會上下,收復民心,絕對是對來屆特首管治能力的挑戰。

目前,香港正出現新一波移民潮,令部分行業出現人手青黃不接問題,但卻有不少市民失業,明顯出現人力資源錯配問題。而香港樓價持續高企,不僅增加創業營商的成本,住宅售價也與一般市民的實際購買力嚴重脫節;年輕一代如無父蔭,大部分都須面對「上車難」的問題。雖然大灣區發展可為年輕人提供向上流動的機會,但近年卻受制於疫情而未能通關。如何為香港年輕一代尋求出路?如何有效解決市民上車難問題又不為市場製造「負資產」一族?都是下屆特首需要解決的深層次矛盾源頭。

當然,當前香港最重要的危機,是如何更有效抗疫防疫,以及如何在疫後復興香港經濟。香港是國際城市,與國際接軌非常重要;但香港也與國家發展唇齒相依,爭取與內地通關亦是重中之重。然而,國家採用的是積極的「動態清零」政策,與歐美無奈躺平「與病毒共存」有所矛盾,如何既能外防輸入又不影響國際往來及與內地通關,絕對是來屆特首最頭疼的問題。

文公子希望真能選出合適人選,帶領特區政府團結上下,走出疫情,再創明天,相信亦是香港人的共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