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俊濠示範講課。 都大學堂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都大暑期學堂負責人及學生導師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介紹了學堂會以趣味形式為小學生們帶來各種專題知識,既為孩子帶來充實假期,亦為都大學生累積教學和社會服務經驗,互利共贏。

來自都大教育學士(中文教學)及語言研究學士(應用中國語言)的四年級生洪俊濠和三年級生黎丹丹,除了擔任學堂導師,分別任教STEM及中國文化堂外,更充當今次學堂的課程主任,運用自身的教學知識,協助學堂其餘近120名都大學生義工,從設計教案到「實戰」網課的教學指導,均是積極參與其中。

「希望今次學堂以趣味為主,理論知識為輔,始終是配合『特別假期』,不想同學覺得好似上緊平時課堂咁」,洪俊濠以其負責的STEM課堂為例,會教同學自製「投石車」,從中學習拋物線等知識,「跟一班未見過面的小朋友上課,開始時吸引他們的注意很重要」,因此該節課堂會用手機遊戲「憤怒鳥」跟「投石車」做連結,吸引同學,而製作「投石車」的物料會盡量簡單,「一些竹籤、橡筋、膠匙羹就足夠,我們設計課堂盡可能以簡單為主,不希望同學為了上課要額外買物料。」

播短片扮角色 培養自學興趣

黎丹丹負責的中國文化堂會介紹中國傳統節日、古代詩人、琴棋書畫等不同範疇,着重與同學互動,「例如會設計一些選擇題,亦會播放短片,與同學進行角色扮演等」,務求同學可以投入其中。「特別假期不論是對我們(大學生)還是中小學生,都來得比較急,本身的學習進程或有所影響,希望我們的課程可以啟發學生,培養自學興趣。」

洪俊濠說,學堂不止讓參與的小學生受益,自己亦透過這個平台充分發揮專業,一嘗「從零開始,從無到有」的完整教學體驗。黎丹丹則表示,自己透過學堂有機會面對不同學生,累積更多教學體驗,對個人未來發展也有幫助。

都大學生事務處學生事務長譚綺琳表示,大學自政府公布「特別假期」後即籌備今次學堂,「霎時間放假,有些家長未必知道讓小朋友做些什麼,(學堂)每日有兩小時,給同學們正經做吓事,相信對家長而言都有幫助」,由於小學生的學習自律性普遍較中學生低,加上坊間已有不少針對中學生的網上義教服務,故都大今次選擇以小學生為主要服務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