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上市公司商會加強關注在香港新上市的新經濟公司,並在`條例修訂尚未落實時,充當政府和監管機構的諮詢渠道的角色。

面對創科大時代,香港上市公司商會去年提出「中國版納斯達克」構想,商會新任主席梁嘉彰指,該構想意即在本港創立「科技板 」,旨在吸引內地和本港科技企業上市,尤其是較年輕和高增長類,以滿足其資金需求推動增長,而她粗略估算現時內地或已有5,000至1萬間有潛力的可上市公司,至於時間表方面,如按港交所引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所需時間推算,或最快一年已可出台,有望為本港資本市場和經濟注入新動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

梁嘉彰上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認為,現時正正是打造「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成熟時機,因為內地有不少深科技(Deep Technology)公司,需要研發上支持,對資本亦極具吸引力,若要支持他們發展,不可以單靠深圳及上海,香港亦都要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她亦反問在大勢所趨下,香港既有成熟金融體系,何不分一杯羹,加上中美兩國政府關係持續緊張,將窒礙來自中國敏感科技行業的企業赴美尋求上市,而香港將成為他們的可行上市地,從中受益。

除了內地外,梁嘉彰提到本港蓬勃的科技發展創造不少年輕企業,對股權融資有需求,其中香港科技園、數碼港、大專院校和工業界的合作計劃,加上未來的「北部都會區」,都大大強化本港的科技價值鏈和生態系統,加深本港的人才庫,將製造更多土生土長的科技企業,而他們亦有自身融資需求。

年輕企業更吸引基金眼球

不過,具有豐富投資銀行經驗的梁嘉彰亦提醒,要打造「中國版納斯達克」,除了要考慮市場融資需求外,亦需要投資者入場才可成事。她認為,基金經理越來越傾向投資較年輕的企業,而不單單是成熟的企業,特別在科技界別,以追求更高的回報,建議中的科技板將為他們提供額外的投資途徑。而風險和私募投資者對較短的投資周期感興趣,為較年輕的科技企業而設的科技板可縮短這些投資者的投資期,讓資金更快回籠,資金可重投其他企業。

梁嘉彰亦強調「科技板」不是為了迎合一批回流香港上市的企業,因回流企業不少都是電商或平台等行業,而「科技板」集中在深科技,如晶片、雲端科技、AI、網絡安全、電動汽車技術等。

不適宜將GEM變身為科技板

對於外界有建議沿用GEM做科技板,她則認為GEM目前已失去投資者信心,亦缺乏投資者參與,她強調任何金融市場若要成功,一定少不免機構投資者入場,「不是將GEM改頭換臉……令一些投資者望而卻步,更何況要入場。」

梁嘉彰又指,GEM板於1999年推出,與「科技板」不能同日而語,因為GEM板推出時很多新經濟公司都未出現,亦未有一些高質素且需大量研發資金的公司,而隨着時代發展,她形容GEM現時集資公司不多、公司規模不大、欠缺流動性、亦無機構投資者,不過「科技板」的創立亦非為了取代GEM,而是令香港更百花齊放,其目標是一些上市時規模未必很大,但有機會發展成大規模公司。

至於「科技板」入場門檻、盈虧要求等,她認為需證監會、港交所及市場參與者再溝通,她認為不需要劃死一條線要求一些好成熟、利潤高等針對傳統企業要求,反而應該保留一些彈性,就算公司未有盈利,但如果已建立相當水平科技門檻,或收入已達到一定程度,某程度可視之為已踏入一個里程碑即可。她又舉例指,本港早前引入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其上市的要求都是因應生物科技公司度身訂做,因此她相信「科技板」亦需要專家因應科技公司特點而去訂立新的要求。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最新財政預算案中,建議考慮放寬科技企業來港主板上市要求,陳茂波當時亦指證監會及港交所正檢視上市規則,考慮容許「從事先進技術且具規模」但未有盈利和業績支持的科企來港集資,以配合有關研發的集資需求。

需盡快推 免新加坡搶飲頭啖湯

梁嘉彰透露,證監會及港交所正研究有關建議,若按港交所引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所需時間來推算,若成事或最快一年內已可出台,不過由於「科技板」要求等始終比SPAC複雜,因此或需時比較長,但她亦希望政府可以盡快推出,以免被新加坡等先行一步搶飲頭啖湯。潛在市場方面,據她粗略估計,內地的創投及私募基金約400至500間左右,而每一間或已投資了10間公司要上市的話,意味具潛力可上市的公司可以高達5,000至1萬間,當中亦未計算本港培育出來的科技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