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者倡動員復康者組「車隊」 增運患者赴隔離設施能力
香港特區政府早前宣布將會推動全民檢測,惟落實時間與相關細節仍在商討當中。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大學拓展)、數學系講座教授汪揚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視像專訪時表示,全民檢測應該被視為一舉將病毒打敗、徹底清零的「武器」,故建議應留待疫情「收尾期」才考慮執行。他提醒,推行全民檢測既要考慮其衍生的假陽性問題,亦要考慮本港檢測、運輸、隔離等條件與能力,綜合這些因素作出周密的估算和安排,再行決定何時出手。他並建議政府屆時可考慮動員疫情復康者組織「車隊」,以助提升本港運送確診者至隔離設施的能力。◆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汪揚認為,若要做全民檢測,理應要將篩查出來的所有確診者都送往隔離,「不然篩出來幹嗎?如果還是叫他回家的話,那跟現在有什麼區別?」基於此大前提下,推行全民檢測的前提就要考慮醫院及相關隔離設施的容納能力,亦要思考是否具備運輸能力,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患者送往隔離。
運輸力不足 「全檢」為時過早
但現實卻是,香港現時每日公布的確診人數仍處高位。汪揚舉例指,前日消防處接獲超過4,000宗個案申報,但只有300宗獲安排隔離,說明目前的運輸能力仍不足夠。因此他認為目前考慮全民檢測是為時過早,甚至是有消息流傳的3月26日,他亦認為未必現實。
對於推行全民檢測的時機,汪揚強調政府一定要有所估算,例如一天可以處理多少檢測樣本、具備多少床位、運輸能力又有多大等,「在決定要做全民檢測時,希望屆時真正的感染人數不要超過一萬,一旦超過恐怕很難處理。」
他續說,所謂「一萬」的說法只是一個假設,意思是政府必須要綜合考慮上述條件,於進行全民檢測前作好周密估算,以保證有足夠能力,處理因全民檢測而篩查出來的大量確診者,並以此作為何時推行全民檢測的條件之一。
留意假陽性 執行細節多考量
汪揚還提到,進行全民檢測時需要顧及假陽性幾率的問題,「假設香港共700萬人,核酸檢測如果有1%的假陽性機會,即大約有7萬人是假陽性。」若加上剛才提及「真正感染人數不超過一萬人」的前設條件,屆時共會找出8萬名「陽性者」,「我隨便在中間抽一個,只有八分之一機會他是真陽性。」即使核酸檢測的假陽性機會降至0.5%甚至0.1%,仍分別有3.5萬人及7,000人是假陽性,因此必須進行二次檢測,但核酸檢測要等一日才有結果,過程中人們的流動安排、檢測機制等,當中仍有很多執行細節需要考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