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殘奧會接着在冬季奧運會後舉行,乘着北京冬奧會的成功,北京冬殘奧會也必定可以取得成功。去年7月的東京奧運播映權由政府購買後安排電視台直播,全港市民可以安在家中直接看到香港運動員在賽場上拚搏的風采,在香港掀起了一股體育熱潮,電視直播的效應每每出乎我們所料,更積極的是運動員得到較以前更多的認同和重視。同樣因為電視直播得益的是香港的殘疾運動員,早前直播東京殘奧會,香港的殘疾運動員在場上的拚搏精神感動了市民,雖然香港的殘疾運動員在以往的殘奧會取得了超卓成績,但都未被認識,社會上對他們的認同感仍未足夠,但本屆東京殘奧會有電視直播,讓香港市民有機會認識殘奧運動員。
今年是香港殘奧會(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會)成立五十周年,香港殘疾人運動由無到有,至今天有實力在大小的國際賽事中獲獎無數,也湧現了一些標誌性運動員,例如張偉良、蘇樺偉、余翠怡等,該會亦將由嶺南大學和商務印書館合作出版五十周年紀念集,作為慶祝成立五十周年的重要活動。
香港傷殘運動員奮鬥的經歷每個都是可以發放正能量的感人故事,作為一個文明社會,喜見香港社會的發展能夠對傷殘人士有特殊照顧,現在時代的發展,已不但是強調「傷健共融」,而是社會和政府對傷殘人士都「預埋佢哋嗰份」了。
殘疾運動員有其特殊性,因此政府的體育政策都應根據傷殘運動員的特殊性有所調整,不能沿用健全運動員的政策般「一刀切」,例如在照顧方面,殘疾運動員退役後如何可以繼續升學;讓他們找到適合自身身體條件的職業;游說企業支持傷殘運動員;照顧他們因為為香港長年征戰而帶來的傷患等等切身問題。以蘇樺偉為例,自退役後一直受到腰傷困擾影響了日常生活。因此如何調整香港目前的體育政策,讓健全和傷殘運動員在為社會作出貢獻後得到有效的照顧將十分重要。 ◆資深體育記者 朱凱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