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晨 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給香港帶來了嚴峻挑戰。中央對香港疫情高度關注。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主持召開支援香港抗疫工作第七次協調會時表示,面對來勢兇猛的香港疫情,既要堅定必勝信心,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迎難而上、奮勇攻堅;又要充分認識香港疫情防控工作面臨的嚴峻性、複雜性、特殊性,做好打硬仗的思想和工作準備,全力保障香港同胞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他指出,特區政府的負責官員要勇於擔當、勇挑重擔、發揮好組織領導作用,以投身抗疫的實際行動來踐行就職誓言。新冠疫情帶來的巨大衝擊,促使全球反思公共部門能力的作用和重要性,香港也不例外。

放任主義不利應對疫情

公共部門能力是指執行公共政策職能所需的能力、資源與技術。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政府應急管理能力和領導社會克服危機能力的關鍵考驗。要有效應對疫情,香港特區政府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動員能力,集結各方面的資源與力量,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協調相關配套措施,加強一線醫療服務和疫情防控,通過有針對性的資金政策扶助為居民和中小企業紓困,以穩定就業和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應鏈。

政府的動員能力取決於過往對公共部門資源、技術和人才的累積投入以及政府與社會之間的信任。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許多高收入經濟體的公共部門改革傾向於強調公共服務外包化、市場化和私營化,而對公共醫療體系、養老體系和相關基礎設施的投入有限。正常時期的公共能力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應急時期的韌性和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若前期投入不足,疫情來襲時所需的資源和調控渠道無法迅速到位,政府自然難以僅憑臨時措施來有效應對緊急情況。

主流觀念、價值取向和治理理念也非常重要。自由放任主義和政府不干預主義不利於在社會整體層面有效應對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和人口老齡化問題等重大挑戰。應對這些難題需要堅韌的領導力、政治意願、強烈的公共責任感以及高度的社會團結。面對日益複雜的全球新局勢,21世紀的政府需要有以使命為導向的思維,才能在公共政策的制訂和實施中動員跨部門的知識、能力和資源,團結力量來應對重大社會經濟挑戰。

與時俱進提升管治能力

由於資源能力、意識形態和抗疫決心不同,世界各地的政府面臨不同的制約因素,對新冠疫情採取了不同的應對措施。不同的政策組合選擇自然會帶來不同的利弊取捨。內地在抗擊疫情中展現了高效的政府動員能力,以「動態清零」為目標,在數字科技的支持下嚴格跟蹤、檢測、隔離和治療。對於香港而言,抗疫策略和行動有必要隨着疫情變化而調整,在充分考慮本地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有必要加強本港與內地防疫機制對接,提升本港防疫的有效性。

在中央全力支持下,特區政府需要進一步動員和協調多個部門(公共部門、私營部門和民間社團),結合科學指導和各界支援,共同解決疫情防控的難題,彌補防疫關鍵環節(檢測、隔離、治療、病源追蹤和邊境管制)的短板,確保公共醫療服務和市民生活必需品供應的穩定。

長遠來看,特區政府需要擴大在公共醫療體系和科技創新的投資,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與平台,增強大數據監測、分析和管理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老齡化社會在醫療健康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非常之時需非常之策,以使命為導向的大規模動員,或許不是香港所熟悉的治理方式,但疫情已經改變了世界,香港也要與時俱進,進一步提升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