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症者透過視像診症,在家抗疫。
◆因應不同症狀,食用的中成藥不同。
◆唐麗雯中醫

有數千年歷史的中醫在抗擊瘟疫方面有着顯著的療效,如在2003年時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療效曾得到世界衞生組織(WHO)的肯定;2019年,武漢爆發新冠肺炎,內地政府及早讓中醫介入,亦快速遏制了病毒的傳播;今年,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肆虐,香港疫情異常嚴峻,我們更應該拿起中醫這把「利劍」,發揮中醫藥在病毒預防、治療及康復中的作用,保護自身,擊退疫情,尤其是當前疫情仍處加速上升期,對醫療體系造成非常大的壓力,輕症患者只能在家隔離治療。面對當前的情況,如何自救自保成為每個港人的重要任務。◆文︰香港中醫學會 唐麗雯、許山山註冊中醫 圖︰資料圖片

著名抗疫專家仝小林院士指出,Omicron隱匿性強、輕症多、化熱、化燥迅速,當中隱匿性強是指很多感染者無症狀,一些患者僅出現鼻流清涕、咳嗽、肌肉酸痛、怕冷,類似中醫風寒感冒症狀;但如果發熱明顯,頭痛、喉嚨腫痛、口渴,就屬風熱或溫病初起,寒熱不同用藥完全不同。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就有燥了,也有輕症患者五到七天後病情突然加重。中醫看病以辨證為主,強調個性化治療。因此,及時和醫師溝通身體的情況,可以得到最佳的治療。

中醫抗疫大有可為

周六中午接到一位先生的網上睇症,訴說當日做快速測試陽性,發燒3日,最高39.5度,就診時仍38.3度,食退燒藥未退,沾寒沾凍,無汗,頭脹痛如裂,咽乾飲水不解渴,口苦,咽痛如刀割,咳嗽咯黃痰,大便2日未解,胃口不好,舌紅苔黃膩。於是,辨為:濕熱火毒內盛,表邪鬱閉不解,治以辛涼宣肺解表,通腑瀉熱化濁。下午3點開始服藥,至夜間已經大便通暢2次,周日早上隨訪已經退燒,惡寒頭痛消失,咽痛咳嗽減輕,精神明顯好轉。這樣顯效病例,充分說明中醫抗疫大有可為。

寒熱不同用藥不同

如確診新冠病毒感染後,大家要積極進行隔離治療,正確佩戴防護口罩,飲食上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多喝溫水,保證充分睡眠和休息時間,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都有助於病情的恢復。

在治療方面,中醫講「善治者知皮毛」,在疫病初期更多的要宣肺散寒、清熱解毒、利濕化濁,使疫毒孤立,不能肆意繁殖,繼而排毒外出。而市面上有很多中成藥是可以用來防治的,如銀翹散、連花清瘟膠囊、藿香正氣丸等。

當外感熱病出現發燒、頭痛、喉嚨痛、咳嗽可用銀翹散;而發燒熱度高、咳嗽痰黃者用連花清瘟膠囊,此藥偏涼,平素容易腹瀉、怕冷者不宜久服;雖然Omicron腸胃道症狀相對不明顯,但還是有部分人會有腹瀉、嘔吐,可選用藿香正氣散,具體用法可諮詢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