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區深水埗是第五波疫情重災區,染疫大廈冠絕全港,隨着疫情轉趨嚴重以及寒流來襲,染疫風險飆升,隨時爆發人道災難。德善醫療集團創辦人、註冊中醫師張琛,日前肩負社會責任,發起贈醫施藥行動,率領集團旗下中醫師,帶逾百包中藥湯包、測試劑、消毒液,與十多年前已開始向區內貧困階層及露宿者義贈飯盒的「北河同行」餐廳老闆「明哥」的義工隊會合,再分成數隊向深水埗露宿者派發抗疫用品。
張琛醫師借鑒中藥古方,製作五千份抗疫藥包,早前宣布免費送贈東華三院、保良局、仁濟醫院、九龍樂善堂、北河同行以及榕光社等六個慈善團體,派發予有需要的人士。她指出,中醫藥有數千年抗疫歷史,內地自疫情爆發,已定下「中西醫並重、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的戰略,全國確診個案中,使用中藥高達91.5%,挽救無數的生命。最近,中央全力支援香港抗疫,包括派出專家組指導衞生署及醫管局,其中就特別提到內地如何使用中醫藥來治療的經驗。可惜,至今香港政府仍未能善用全港數千名中醫以及已證明卓有成效的中藥參與抗疫。
張琛分享治療個案時指出,最近透過網上視診接觸很多Omicron確診者,許多輕症者、無症狀者,沒有藥可以食,現行醫療體系也無能為力。「中醫自古有大醫精誠的理念,正如唐代名醫孫思邈所言,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自身。事實上,中醫同行們都希望參與抗疫,願意為弱勢社區贈醫施藥。許多老人家、弱勢社區,本身都相信中醫藥,疫情衝擊經濟下,部分人難以負擔醫藥費。希望港府可以牽頭,讓更多中醫同業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張琛醫師總結了今次新冠感染者的臨床表現,參考經典古方辨症辨病,以現代藥理學作為輔助手段,循中西結合的思路,創出兩條藥方,並根據藥方製作抗疫藥包。今次派發的「銀翹抗炎方」主要用作預防及治療輕症之用,至於另一條藥方「清肺解毒方」主要用於重症。
此外,張琛醫師具體提出四點建議應付疫情高峰期的來臨:一是隨着確診者尤其是輕症患者增多,公立醫院不勝負荷。政府可提供診金津貼,鼓勵感染者向私營的中醫尋求網上視診。政府可組織中醫團隊落區,為有困難的重災區居民上門義診。二是醫管局轄下的18區中醫診所,可以為有需要市民,免費派發抗疫中藥。私人執業中醫診所亦可以協助分發。三是興建中的「港版方艙醫院」,可參考內地經驗,建立一套治療用藥準則,為患者提供中醫藥治療。四是由政府牽頭成立「全港中醫藥抗疫救治小組」,集合學界、中醫業界,以及認同中西合作理念的西醫,共同構思一個整全的中西醫分工協作抗疫方案。(特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