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會最新公布本港各大學的《知識轉移年報》顯示,科大的知識轉移總收入由2019/20年度約10.4億元,增至2020/21年度的15億元,升幅達44.2%。圖為科大校園。資料圖片
六校知識轉移收入

較上年度收入增約16% 科大升幅最大年增逾四成達15億

知識轉移被視為高等教育界與教育及研究並列的「第三使命」,當學者們的創新技術與專業知識有效轉移至社會,既對民生、經濟、產業等有所裨益,同時亦能為大學帶來巨額收入。根據教資會近日最新公布本港8所公立大學的《知識轉移年報》,其中6所大學有詳列知識轉移收入細節,其2020/21年度總收入逾53億元,較上年度增加約16%。當中以中文大學收入達17億元「蟬聯」榜首,而科技大學則在6校中錄得最大升幅,較之前一年大增逾四成至15億元。各大學亦在報告中列出多個「知識抗疫」例子,涵蓋病毒與疫苗等尖端科研、抗疫環境剖析、對有需要人士疫下支援等層面,充分利用學術專業為抗疫作貢獻(見另稿)。◆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

近年香港各大學更積極透過知識轉移,將人文社科和科學研究成果,透過專利、顧問服務及創立企業等應用和轉化,持續推動相關領域發展,也可透過專業培訓課程、研討會、講座和各類比賽等活動作知識推廣和傳遞,讓社會大眾受益。自2009年起教資會為8大提供專門撥款推動知識轉移,各大學則須定期提交報告;在2022年至2025年的三年期,每學年相關撥款將增至7,190萬元。

中大17億元收入續居榜首

香港文匯報記者分析8大最新提交的2020/21年度知識轉移報告,除了港大及浸大外,中大、科大、城大、理大、教大及嶺大等均有詳列知識轉移收入數字,6校的總收入由上一年度錄得約45.8億元,增加15.9%至約53.1億元。當中依然以中大的17億元收入最多,包括約11.8億元來自持續專業發展課程,而顧問項目及協作研究亦分別有2.2億元及1.4億元。另外該校分拆公司(spin-off companies)的淨收入轉虧為盈,由2019/20度錄得約836萬元虧蝕,轉為在2020/21年度獲約1,046萬元盈利。

至於科大知識轉移總收入則由上年度約10.4億元增至15億元,升幅達44.2%為6大之冠。該校約有7.5億元收入來自持續專業課程,另協作研究的收入亦有6.2億元。其餘4校的2020/21年度知識轉移總收入,則錄得約3.6%至15.9%增幅。當中理大由6.9億元增至8億元;嶺大上升13.4%至1.35億元;而城大增加6,000萬元破10億元關口;教大則略增至1.45億元。

另外,部分大學也在報告顯示研究成果所獲批專利權以及所得專利授權許可數目,兩項數字各由中大及理大居首,於2020/21年度中大共獲批226項專利,理大則取得148個專利授權許可。

教資會強調,知識轉移是一個雙向過程,除了社會可以從大學的知識轉移活動中獲取實質的益處,學者和研究員也可與大眾市民有更緊密的聯繫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