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加學生展示毛筆字。
◆崔艷嫣(右二)、康建軍(右一)、齊輝(左二)、張蕾蕾(左一)與湯加學院校長Latu(右三)和副校長Tesia(左三)合影。
◆崔艷嫣的漢語教學課堂。
◆這台彩色噴墨打印機跟它的主人——詩人康健(康建軍)從山東赴湯加,開啟了一次援外教育的奇幻旅行。受訪者供圖
◆ 崔艷嫣和康建軍自己編寫的漢語教學教案。

【編者按】太平洋島國湯加年初火山爆發,在當地的國人安危一直牽動着網友的心。鮮為人知的是,在這個遙遠的太平洋島國,一直有一批中國教師堅守在斯。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自2019年1月開始,應湯加王國教育培訓部邀請,受國家教育部委託,山東聊城大學先後派出兩個援教小組共7名教師赴湯加開展援教工作,內容包含漢語教學和農業種植。這些教師需從濟南先飛香港,再轉斐濟,最後再從斐濟到湯加的富阿阿莫圖機場,行程逾1萬公里。這些無疑成為這些老師們人生中最特別的一段經歷,亦是中國與湯加真實友誼的寫照。香港文匯報從即日起,推出兩版專題,真實呈現這些跨越種族與國界的溫情故事。

「它是我們赴湯加援外教育的功臣,為我們的工作增色添彩。」得到崔艷嫣如此高度讚揚的竟然是一台彩色噴墨打印機,它的主人就是自嘲有「打印機依賴症」的康建軍。2019年聊城大學崔艷嫣教授、康建軍博士、齊輝副教授和張蕾蕾博士組成中國第一批赴湯加教育援外小組,在湯加學院開展了一年的教育援外工作。其中崔艷嫣和康建軍負責漢語教學,齊輝和張蕾蕾則負責蔬菜種植教學。這台5公斤重的打印機,便是康建軍歷經近40個小時、經多次輾轉親自背到了湯加。到達湯加第一天,打印機克服了當地的高溫,打印出了第一張宣傳材料,也在隨後的日子裏,印拓下了援教老師在異國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春麗 濟南報道

「我們去的時候,當地沒有通用的漢語教材,譬如教學生認識與顏色有關的漢字,有了打印出來的色卡更方便教學。」康建軍這樣解釋打印機在教學中的功用。但這只是他從中國帶去的一個「法寶」,他的箱子裏還有4本新華字典,4套《象形識字卡》,還有毽子、跳繩、快板等用於教學的遊戲道具。除了教輔材料,他們還帶去了定製的幾百面中國國旗和湯加國旗,100多個「金豬福袋」,500多支鋼筆,幾十個智能收音機,毛筆和水寫布,糖果及各種小禮品。四個人的行李箱均嚴重超重。

功夫巨星「助招生」

「湯加的學生非常喜歡我們的春節文化,喜歡成龍和李連杰,還喜歡孫悟空……」崔艷嫣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這些細節,首次招生便以中國文化為切入點,在同樣首次開設漢語課程的湯加學院,一口氣招來了17個學生。「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初到湯加的崔艷嫣和康建軍,克服無教室、無多媒體設備、無教材的重重困難,先後制定完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影印教材,自主編寫教案學案。甚至在剛剛遭遇過颶風、教室遭到破壞的情況下,拖來一塊移動黑板,在半露天的陽台上開始了第一堂課。「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漢語、英語、拼音、漢字、湯加語,崔艷嫣和康建軍設計的板書一目瞭然,他們用這首流傳於魯西地區(山東西部)帶有繞口令性質的《一百歌》幫助學生迅速建立了不同語種數詞認知體系。又利用從國內帶去的錄音筆和複讀機,營造語言學習環境,保證學生能進行「沉浸式」學習。

從表音的湯加語,到表意的漢字的轉變,對湯加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康建軍的另外一個法寶《象形識字卡》便派上了用場。卡片裏有一位耕地男子,漢字「男」對應的組詞有:男女、男人、男生、男孩、男方……康建軍說,用表意的圖畫來引導學生對漢字有個基本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文「湯」的英文意思就是「hot water」,在解釋「加」的時候,兩位老師又引入學生正在學習的數學和計算機概念和表達,把「湯加」釋義為「hot++」。「湯加作為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島國,在太陽的炙烤下熱上加熱。」他們對「湯加」的釋義,讓學生更容易了解本國名字的漢語釋意。

學以致用 藉購物練漢語

崔艷嫣和康建軍用從國內帶去的筆記本、智能手機,教授當地孩子們利用電子郵件、微信和QQ進行實時交流、製作教學課件、網上購物以及網絡支付和轉賬等,讓湯加學生及時知曉中國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和便捷的互聯網經濟。

「我們的漢語教學不是乾巴巴的學習,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必須要有情景的依託,要有實踐和練習的機會。」崔艷嫣告訴記者,湯加的小商店多為華裔開設,他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到華人商店購物,通過有效的漢語交流,學生需實現成功購物才算完成作業。請會說漢語的湯加人到漢語課堂「現身說法」,回家用漢語問候父母,教家人學說漢語……為增加學生們的練習機會,老師們也是絞盡腦汁。

除此之外,他們還兩次把山東援助湯加醫療隊請到了湯加學院,免費為全體師生義診。甚至引入當地老師們還未做過的超聲檢查等項目,讓大家對自己身體有了一個全面、科學的了解。

前人歸故里 再有後來人

2019年年底,康建軍離開湯加時,把那部打印機留在了當地,繼續為後來的援教老師服務,一起留下的還有很多漢語書籍和文化教學用品。在此之前,第二批赴湯加的老師們已經抵達當地,接過前一批老師的教學任務,而湯加學生學習漢語亦已開始形成風氣。因疫滯留湯加已經3年的第二批援教漢語老師張劍鋒曾這樣描述,「大樹下、走廊裏、禮堂內,無桌椅就席地而坐,一張桌可聚集一個班,一切皆愜意。」

2022年1月31日,湯加學院正式開學,聊城大學第二批援教的趙培寶、任愛芝、張劍鋒三位老師又開啟了新的學年工作,「新一年的工作開始,我們將繼續堅守工作崗位,保證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