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冠疫情近期迅速升溫,醫療系統面臨巨大壓力。全球多國在疫情反彈時,都曾出現醫療資源緊張、醫院床位不足、醫護人手短缺等問題。各國據此依照當地實際情況增加醫院病床,主動採取措施分流重症及輕症患者,保護長者和兒童等染疫高危群體。亦有多國要求醫護需要接種新冠疫苗以及加強劑,從而建立免疫屏障,減少院內播疫風險同時也能降低醫護染疫幾率,最大限度避免人手短缺以致醫療系統「爆煲」。

錦囊一:

長幼優先 按病情分流

多國在新冠疫情升溫時都採取分流措施,集中資源救治重症患者,盡可能避免醫療系統出現嚴重緊張,無法及時幫助有需要人士。日本及新加坡為應對Omicron疫情下確診大增,近期便增設病床,預留更多醫院床位,優先接收長者及兒童等高危群體,方便照顧者陪同入院。印尼等國家還通過新例確保分流措施執行,有效緩解醫療系統負擔。

日設「輕症醫院」 避搶資源

日本新冠疫情近期升溫,當局計劃本月中在東京和大阪啟動臨時醫療設施,合共可以收治約1,000名無須吸氧的新冠患者。首相岸田文雄強調,設立臨時醫療設施正是為節約醫院床位,留給更易出現重症的長者等高危群體。東京的臨時醫療設施還會為長者提供康復設備,為他們在出院到完全康復回家期間進行過渡。

星兒童病床准監護人陪同

新加坡?生部長王乙康上周二指出,5歲至11歲兒童是當地現時染疫率最高的群組,平均每10萬人便錄得67宗個案。當地多間公立醫院及私人診所據此推出更多床位,收治兒童患者並協助監護人陪同,位於新加坡博覽會的會聚@樟宜便已籌備660張床位,應對不時之需。

印尼近日頒布防疫新規,保證醫院收治染疫重症患者,鼓勵輕症患者在相應隔離設施治療。?生部新冠疫苗事務發言人西蒂表示,新規可以避免醫療資源擠兌,也能緩解醫護壓力,減少他們頻繁接觸無病徵或輕症患者的染疫風險。透過新規實施,印尼醫療系統負擔料可減輕多達70%。

部分新冠患者滿足條件出院後,仍需一定時間休養才能安全回家。英國國家醫療服務(NHS)據此在英格蘭安排8間「南丁格爾治療中心」,用於暫時分流這些患者,為他們作好後續康復或回家安排。當局相信這些治療中心能夠提升醫療系統彈性,減少其他患者等待就醫時間,在急症室繁忙時幫助緩解壓力。 ◆綜合報道

錦囊二:

靈活「借床」 夥拍護理機構

在新冠疫情升溫之際如何保障醫院病床供應,將極大考驗各地醫療系統的調節能力。美國華盛頓州便通過與護理機構合作,安排非新冠患者暫時出院治療,預計持續至6月底。?生部門估計通過更高效利用醫療資源,當地可為新冠患者額外提供240張床位,有效緩解醫療系統負擔。

調配250人 跟進非新冠患者

華盛頓州?生部門從上月起,便與當地10間護理機構聯絡,首間護理機構近日已開始運作。州長英斯利指出,雖然當地新增確診率正在下降,但住院率仍處於疫情期間高位,今次計劃正是為安排更多床位醫治新冠患者。?生部門還與護工組織簽約,為護理機構配備約250名註冊護士及護工助理,保證非新冠患者繼續接受適當治療。

新西蘭也計劃安排更多普通床位,緩解深切治療部(ICU)壓力。?生部長利特爾指出,當地現時擁有約175個ICU床位,不過醫院的術後恢復區及其他專科病房也有一些病床,同樣能收治新冠重症患者。若能高效利用這些設施,便可籌備240張病床用於新冠患者治療。 ◆綜合報道

錦囊三:

私院「借人」 特訓未合資格護士 

澳洲的Omicron疫情令當地醫療系統不勝負荷,聯邦政府早前便啟動在疫情初期與私營醫院制訂的緊急應變計劃,由私營醫院為公營醫療提供支援,包括設備或人手等資源,多達5.7萬名護士及10萬名職員可調配到公立醫院,聯邦政府則會提供相應回報。

?生部長亨特表示,從私立醫院調配的人手是具有豐富經驗和技術的醫護人員,形容已部署緊急應變計劃兩年,現在是時候實施,為公眾帶來信心和希望。在維多利亞州,疫情一度令4,000多名醫護人員暫時缺勤,故州政府決定實施長達6周的棕色級別緊急狀態,可讓醫院更精準地制訂計劃,調動所需資源應付危機,例如可押後所有非緊急服務或要求職員取消休假,一向處理非緊急外科手術的醫生或護士亦可暫時調往急症部門。

為了解決人手短缺問題,新西蘭?生部長利特爾亦提議,由於深切治療部(ICU)新冠患者的治療方式有別於其他病症,其關鍵在於紓緩呼吸困難問題和供氧,即使部分護士未必符合在ICU工作的資格,亦可在完成短期訓練和在合資格護士監督情況下,負責治療ICU新冠患者。 ◆綜合報道

錦囊四:

頒醫護接種令 強制打加強針

加拿大安大略省目前仍然視接種兩劑疫苗為完成接種,然而隨?Omicron變種肆虐,打加強針變成必須,安省倫敦市一個公共?生部門日前規定,強制逾500名職員需在本周五前接種加強針,代理醫療官薩默斯指出,現時已有明確證據顯示兩劑不足以預防Omicron有症狀感染。

薩默斯表示,相比以往疫情其他時期,兩劑疫苗的保護效果在Omicron疫情下明顯減弱,形容「不管完成接種的定義是如何,如果你只是打兩針,便根本沒有得到全面保護」。倫敦兩間醫院近期相繼爆發疫情,不少醫護人員因染疫或隔離而缺勤,雖然兩間醫院尚未強制醫護人員打加強劑,但鼓勵他們盡快接種。

強制醫護人員打加強針的趨勢在其他地區亦變得明顯,澳洲早前便規定,所有自上月12日起符合加強針接種資格的醫護、緊急服務人員和護老院員工等關鍵行業人員需在昨日打第三針,但當局在原定限期屆滿前延長至3月12日。 ◆綜合報道

錦囊五:

推預防藥物 助高危自保

長者及免疫缺陷人士等高危群體若感染新冠,或較易導致重症,需要留醫治療。幫助弱勢群體獲得更好保護、減少染疫幾率,也有助緩解醫療系統壓力。美國部分州份便為高危群體提供新冠抗體雞尾酒藥物,可在暴露於新冠病毒前使用,在新冠疫苗外進一步降低染疫風險。

癌症病人適用

這款名為Evusheld的藥物由藥廠阿斯利康研發,去年12月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緊急使用。伊利諾伊州有43間醫療機構為癌症患者、器官移植人士等高危群體提供該藥物。因癌症治療導致免疫力低下的林納曾在前年底染疫,連續5個月無法工作,其後接種疫苗亦未能產生抗體反應。他今年在醫生建議下接受Evusheld治療,盡可能避免再次染疫,「他(指醫生)再次救了我的命,我會聽從他的建議。」

Evusheld可供12歲以上人士治療,可在6個月內為使用者降低77%染疫風險,除常規醫療機構外,部分兒童醫院也會為染疫高危青少年提供該藥物。醫學專家亦指出,該藥物並非疫苗替代品,建議適合接種疫苗人士仍應打針獲得更好保護。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