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中國人過年有很多講究,以前不太在意,現在有微信提醒,每天打開手機,紅通通一片,才知道從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有題目。

初一要吃全素,據說是拜菩薩,年二十九晚上就要包好素餡餃子,零時就得吃到口。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不能倒垃圾、不能倒廢水,否則會帶走運氣、破財。年初二是開年,要吃最好的大餐,大魚大肉鮑魚海味。初三是「赤口」,北方沒有這個說法。初五「迎財神」,凌晨,大開家門,迎接財神進宅,街面有小童逐家上門唱頌:送財神爺來了!初七稱為「人日」,相傳女媧創世造出各種生靈,第七天造出了人,故每年正月初七定為「人慶節」,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則人口一年平安,香港今年的初七「人日」陰天沒有太陽,看來疫情還要攪擾人間,來年不會太平安。

年初四,凌晨4時50分36秒「立春」,正式進入壬寅虎年。立春又叫打春,最早來自皇宮。傳說立春這一天,皇宮內外都要格外隆重地慶祝一番,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人們紛紛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將土塊放在牲畜圈,意為槽頭興旺;放在糧倉,意為倉滿糧足;放在家中,意為四季平安,視為吉祥的象徵。

立春這天要吃春餅。春餅,也叫荷葉餅,用兩小塊燙麵,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捲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餅要到盒子舖,也就是熟肉店,去買「盒子」。盒子分格碼,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爐肉、清醬肉、醬肘子等等,再配幾種家常炒菜和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頭。

為了「咬春」應節,從超市買來墨西哥薄餅充當春餅,韓國醬肉片充當清醬肉,豆芽、粉絲、菠菜、炒蛋是有的,但以下必要的這3種香港沒有:野雞脖韭菜,是指剛生出芽,新鮮的,長得彎彎的,像雞脖一樣的韭菜,極香嫩,夠味道又不辛辣;香椿,是香椿樹的嫩芽,近幾年在香港街市出現了,樣子很地道,綠中帶紫,味道一般,應該是在南方種植的,沒經霜凍沒有香味。想起當年,家中有一棵香椿樹,香得無與倫比,每年春天盡情享用;絕對沒有的一樣,是新鮮大蒜,春天新生的蒜頭,又鮮又嫩,脆生生,咬下去有甜味。

立春要「咬春」,也叫「打春」,咬得百根斷,百事難不成,代表的是心智,新的一年從這一天起,心底埋下吃得了苦、經得起磨練的決心,2022年的新春,咬緊牙關,繼續和新冠疫情搏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