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的檢測站大排長龍,有市民自備櫈仔輪候。 香港文匯報 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後,檢測能力備受壓力。為確保檢測資源的運用更具針對性,特區政府昨日宣布,由本周一起強制檢測安排由三次減至兩次,第一次檢測須於強制檢測公告起計首3天內完成,第二次檢測則須於第四天至第六天內完成。同時於馬鞍山體育館重設的「火眼實驗室」,最快下周二起投入運作,兩周內的每日檢測量可逐步提升至10萬個,而全港每日檢測量則可提升至30萬個。

特首:按形勢調校策略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因應 Omicron 的潛伏期比較短,強制檢測公告的檢測頻率已由三次減至兩次,強調這是不斷按着形勢來調校的一套策略,「應用策略時的基本原則是要『快』,因為生命至上,在『快』的大前提下是以科學為本、風險為本去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她認為,今波疫情特區政府可以做得更加快,所以這一段時間都在不斷加快和加大各方面的力量,「惟力量和資源並不是無限,所以抗疫原則是要精準、聚焦,把並非無限的資源,包括檢測、隔離和治療的資源,都要用得更加好。」

同時為應對正在社區不斷肆虐的新冠病毒,政府大幅提升香港的檢測能力,馬鞍山體育館重設的「火眼實驗室」已準備就緒,16個氣膜實驗室昨日已完成充氣,大約100台機器亦已陸續運入,設備裝置正如火如荼進行中。

「火眼」日檢測量逐步增至10萬個

承辦商華大基因旗下華昇診斷中心董事長胡定旭昨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在儀器設定完成後會進行各種測試,預計本月15日(下周二)起可逐步投入運作,兩星期內每日檢測量可逐步達至10萬個,「這些大型實驗室要一步步增加上去,希望本月底可以完全投入運作。」

他續指,暫時預計有約400人參與實驗室的工作,當中一半由深圳調派來港,他們都已陸續抵港。而「火眼實驗室」會採取閉環式管理,員工會依足防感染控制規定,包括每天接受檢測。

被問到「火眼實驗室」的服務期限,胡定旭指,由於疫情持續,暫時未能估計要運作至何時,目前首要的工作是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策略,他又指,若果日後要增加檢測量,則需再選址設置實驗室,而人手是最大挑戰,但相信政府會因應需要隨時增加人手,以及尋求內地調派人力協助,他們亦會盡量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