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勝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

本港第五波疫情,昨日新增超過600宗個案,有大量不明源頭的傳播鏈,情況令人擔心。香港正面對2年以來最嚴峻的抗疫形勢,當前更需要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切實做到對病例及早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有人扭曲「動態清零」,甚至要求香港實行「與病毒共存」策略,這樣「躺平式」抗疫只會令香港承擔巨大代價。政府要加強執行力,動員全社會力量抗疫,相信在中央支持下,香港各界同舟共濟、同心協力,必定能夠戰勝疫情。

香港第五波疫情正呈幾何級爆發,新增病例近日以倍數增加,社區已有數以百計的隱形傳播鏈,並且已開始大面積傳播。香港第五波疫情兇猛,一方面與Omicron病毒株傳播力極強,並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逃逸現象」,令預防及切斷傳播鏈極為困難有關;另一方面,疫情爆發之初因檢測及人力資源不足,未能進行大規模的圍封及強檢,導致病毒鏈四散,也是這波疫情大爆發的主要原因。

「動態清零」是香港唯一選項

此波疫情傳播力之強,感染人數之多,是以往四波所未見,加上Omicron病毒株正在全球大流行,不少國家對於Omicron「舉手投降」,提出所謂「與病毒共存」的抗疫策略。香港社會近期也有一些聲音,認為Omicron難以應對,而且症狀較輕,香港也應考慮「與病毒共存」,思考所謂「退場機制」云云。

國家衞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談到Omicron病毒株以及香港「動態清零」的問題。他指出,儘管Omicron的重症率和病死率相較Delta低,但仍較普通流感高,同時疫情仍處於全球大流行期,病毒也在不斷變異,絕不能夠掉以輕心,仍須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方針。梁萬年的說法正解答了香港為什麼一定要堅持「動態清零」。

「動態清零」概念並非等於追求零感染。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常態化疫情防控總方針下,關鍵在於快速發現、快速處置,一旦被感染,能夠作出精準的管控和有效的救治,從而盡早切斷傳播鏈。所以,「動態清零」並非如一些人所說追求「零感染」,而是完全有效、可行的抗疫策略。

香港現時形勢嚴峻,更需要堅持「動態清零」,原因有三:

一是儘管Omicron的重症率和死亡率相較Delta低,但仍較一般流感為高,後遺症更未完全弄清,當前疫情仍處於全球大流行期,病毒也在不斷變種,絕不能掉以輕心,更不存在「與病毒共存」的選項。

二是疫情爆發至今,內地也經過了多波疫情,每次都能迅速把疫情控制住,遏止連續性的傳播,包括Omicron病毒,這說明「動態清零」是當前最有效的抗疫方式。

三是「動態清零」是國家疫情防控的總方針,不但體現中央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更在實踐上證明能以最小成本達到最有效果的抗疫成效,讓經濟民生能夠盡快復常。香港是「一國」下的特區,理所當然要跟從國家的抗疫戰略,況且香港各界迫切期望兩地早日全面免檢疫通關,更沒有理由放下國家最好的經驗而不用,另搞一套。

動員社區補充人力物力

要落實「動態清零」,關鍵是快速發現處置,精準管控和有效救治。現時香港抗疫的最大不足和短板,正是社會缺乏齊心一致的態度,更沒有內地的社區管理力量,未能做到精準的管控。在圍封以及大規模檢測上,單靠公務員隊伍已顯得力不從心。

社區抗疫是「動態清零」的重中之重,能夠配合政府的圍封強檢,為圍封居民提供各種日常需要,以及為政府的檢測工作提供人力支援。內地由於有完善的地區組織力量,所以能夠做到及早發現、及早處置,並且將居民的生計影響減至最低,相反香港每次圍封卻令到市民怨聲載道,過程更是漏洞處處。其實,香港並不缺乏地區組織和力量,各大愛國愛港政黨、同鄉社團、居民組織,多年來一直扎根地區,有完善的社區網絡和力量,更有足夠的人手。在香港面對疫情侵襲之時,相信各大政黨社團都願意為抗疫出心出力,政府應主動尋求各政黨社團協助,發揮全社會力量,彌補政府社區管理不足,齊心抗疫,早日戰勝疫情,讓香港社會重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