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書別有觀點,值得一看。作者供圖

黃仲鳴

通俗小說等於流行小說?

年前,買了部上下冊的《中國百年流行小說1900-2010》(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作者為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譚光輝。據稱,這書是他費了15年的苦功而成的,也為我理清了什麼是流行與通俗。真的是長學問了。

他說:「流行小說與通俗小說似乎被看作可以大致畫等號的兩種文學類別。在許多研究通俗文學的學術著作中,都把追求暢銷看作通俗小說最為重要的品質,而流行小說都被毫無商量餘地納入了通俗文學的範疇。」

他指出,這些研究者包括范伯群、湯哲生、方忠、李勇、陳必祥、王先霈、張華等,因為,作品暢銷就說明讀者眾多,自然是「流行」,受大眾歡迎,當然也就是「通俗」了。這在邏輯上似乎是通了,但實則卻非如此。

譚光輝為「流行小說」作定義,所根據的是再版次數、發行數量、銷售數量、被作為熱點討論的程度等硬性指標確定的小說種類;由此而觀,一些被目為「通俗」的如《海上繁花夢》、《九尾龜》、《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遊記》等,都屬流行小說。而魯迅的《吶喊》、巴金的《滅亡》、茅盾的《蝕》等,都被視為「嚴肅」的作品,都屬流行作品。

不過,我認為,通俗作品無論是否暢銷,內容既是符合通俗的特質,它就是通俗。如金庸的武俠小說,無可否認,它是流行小說無疑,但不離通俗元素,所以,它始終是通俗作品。而魯迅與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當屬純文學。它們是流行作品,但非通俗作品。

趙毅衡在《兩種經典更新與符號雙軸位移》一文,把經典區分為「學院經典」和「群選經典」兩種類型。譚光輝據此而大論所謂「經典化」,他舉的例子是《老殘遊記》:「《老殘遊記》在20世紀的銷售業績變化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老殘遊記》在晚清並不算特別暢銷,但是在1920年之後,銷量大增且版本眾多……根據日本學者樽本照雄的資料,它的版本數達到了300多種,是整個20世紀版本數最多的小說。」

即是,《老殘遊記》本是暢銷書,是流行小說,但經過「群選經典」,所以,譚光輝說:「它不再被文學批評家納入通俗小說或流行小說的範圍之內進行描述。」

這證諸香港的金庸小說,它是通俗小說,也是流行小說,後來卻成「群選經典」,再而是「學院經典」;換言之,它和《老殘遊記》,甚至是《紅樓夢》等,已非「通俗」,但仍是流行的純文學?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

不過,我認為這些作品,仍是流行文學,仍是通俗文學。然而細心一想,是嗎?或者,我們不要再分流行與通俗,不再區分雅與俗了。我仍堅持這點:檢閱作品只須分好看的和不好看的。

是嗎?值得大家深入討論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