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先生與太太在雲端上「相對而食」,是另類團年飯。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 洪先生透過視頻為身在雲南的太太介紹新裝修的家居擺設。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洪先生一家三口疫情前合影全家福,幸福滿溢。 受訪者供圖

今天是農曆除夕,中國人的團年飯裏,美食是配菜,親人才是主角。然而農曆虎年臨近前,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影響到本港遲遲未能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數以十萬計的跨境家庭只好想方設法以不同方式與內地家人團年。香港文匯報直擊兩個家庭昨日透過視頻與內地親人,在雲端上對着屏幕提早食團年飯。這種「雲團年」卻五味雜陳,閒話家常彷彿家人就在身邊,但身處不同地方,吃着不一樣的餸菜,思念、牽掛湧上心頭,有妻子幾度灑淚,視頻另一端的丈夫安慰不要氣餒,深信只要兩地人民堅定不移「動態清零」,正常通關不是夢。他們都表示,希望總在前方等着,祝願虎年虎虎生威,憑兩地人民的韌力及毅力擊退疫魔,實現團圓心願。◆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走入洪先生剛入伙、位於白田邨的家,裝潢簡樸予人井然有序的印象,擺放在客廳的一張書枱桌面貼有一幅寫有「給我的爸爸」的塗鴉,為這個安樂窩增添點點年味。也許,洪先生都察覺這個家隱隱瀰漫空洞感,故他不停忙東忙西到處擺放賀年裝飾及張貼揮春,增添「年味」。

五味雜陳話家常 年夜飯吃出寂寞

之前蝸居在深水埗狹窄劏房多年的洪先生,望穿秋水兩個月前終於獲分配白田邨公屋。然而一家三口卻在農曆新年前因各種原因,各自在不同地方過年,只剩60歲的洪先生獨守家園。

洪先生與祖籍雲南的太太育有8歲、念小學三年級的女兒Bobo,由於太太一直未能成功申請來港單程證,疫情前還可以定期往返兩地,惟新冠疫情爆發,洪太太返鄉後就再也沒有回港,留在老家照顧患癌症的胞姐,再加上當地政府已停發來港簽註,一家三口兩年多來無法團團圓圓。

留港的洪先生父女過去兩年都在家簡單度歲,今年新春前夕女兒卻突然因腹痛入院,洪先生需要獨自度過除夕,好在女兒病情不太嚴重,但醫生仍建議多留院觀察幾天。「Bobo話醫院有姐姐陪佢,好似心情幾好,我不至於太擔心。」

女兒入院這一突發事件把洪先生的過年計劃搞得措手不及,原本用足心機為女兒燉的一鍋西洋菜蘿蔔豬尾湯,現在要洪先生獨自品嘗,再額外買了排骨、小炒兩餸外賣飯盒,為孤獨團年飯「加餸」。然後,他開啟微信視頻,接通身在雲南的太太,得意洋洋說:「今晚好好餸,你看有湯、排骨……」你一言我一語突破屏幕之隔,兩人聊聊各自的處境,兩邊親戚的近況,女兒的病情……

飯後,洪先生意猶未盡向太太介紹新家裝修的進展,他將鏡頭轉向家裏的燈具,再轉向客廳的吊籃花盆、鬧鐘等小擺設都一一細緻說明,還展示了女兒寫在書桌上的塗鴉畫。

手機展示新裝修 難為愛妻親拭淚

凝望遠方的丈夫獨力撐起這個家,將裝修工程處理得井然有序,女主人卻缺席了兩年,洪太太在視頻中幾度感觸落淚,哽咽說:「真係好彩你喺度,為我哋主持大局。」見妻子傷心,洪先生壓抑悲傷,故意說起俏皮話逗對方笑,「唔使急,廚房裝修好之後,相信已(正常)通關,到時你日日為我哋煮飯啦。」

妻子拭淚回應說:「邊個得閒邊個煮啦,無話我要日日煮喔。」兩人破涕為笑,使這場「雲團年」的氛圍由悲傷化為喜慶,更凸顯「團圓」二字值千金。

通話末尾,洪太太透過視頻許下虎年願望,「希望新的一年,內地和香港都能疫情平穩,快啲(正常)通關,畀我哋一家人團圓。」

從事建築業的洪先生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做人總要有希望才有力量,即使疫情摧毀市道,他的月入由過去2.5萬元減至目前的萬多元,也不能氣餒,面對疫情肆虐更要有信心,他深信只要兩地人民堅定不移「動態清零」,絕對能在不久的將來恢復兩地正常通關、實現一家團聚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