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耀 港區福建省政協委員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青委會聯席主席
第五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火頭處處,專家警告需時二三個月才能控制,可以預期這是一場持久戰,像葵涌邨的居家隔離措施料將陸續在各區出現。
特區政府必須嚴格制定及實施「封樓」、「封區」等措施,減低對居民的影響。需要強調的是,「清零」政策縱使再難也必須堅持,香港決不能採納西方國家「與病毒共存論」,特區政府有責任保障市民生命健康,免受病毒侵襲。
多個西方國家逐漸放寬防疫措施,其中英國即將放棄疫苗護照、在家工作及公眾場所「口罩令」。然而,香港絕無條件放棄「清零」而採「佛系抗疫」。歐美國家大約有兩成國民感染新冠病毒,死亡人數佔人口0.2%左右。香港目前確診數字為1.3萬多宗,死亡人數僅200多人。如果放棄「清零」,任由疫情惡化如歐美國家,將會有150萬市民染疫、1.5萬人喪失性命,這是香港不能承受之痛。
雖然Omicron變種病毒造成的重症較其他變種病毒輕微,但傳染率極高,倘有龐大人數感染,勢令醫療系統壓力大增,特別是本港長者接種率偏低,70歲以上人口只有42%接種疫苗,疫情惡化恐怕會造成大量長者死亡,情況堪虞。
消極的抗疫模式在歐美國家已經證實徹底失敗,特區政府應主動出擊,打好這場「清零」持久戰。首先,葵涌邨的居家隔離措施雖找出逾百個案,但在物資配送、信息溝通等方面為不少居民所詬病。特區政府需總結經驗,在資源調配、部門協調等方面做得更好,解決在執行上的困難、漏洞,迎接隨時出現的下一次「封樓」甚至「封區」。對於居民憂慮無法上班導致「手停口停」,特區政府可考慮制定行政指令,對需要隔離的居民頒布「停工令」,嚴禁僱主對他們扣薪、扣假甚至解僱。
近日全港多處地點被納入強制檢測範圍,多個採樣地點大排長龍,顯示香港的檢測能力要加強。隨着疫情持續擴大,將會有更多市民需要接受檢測,特區政府需要想方設法擴容,包括考慮主動向中央請求再度派出核酸檢測支援隊來港協助。
無論是居家隔離抑或是強制檢測,市民的正常生活無可避免受到影響,產生怨氣亦是可以理解。然而目前香港正處於抗疫危急關頭,社會必須齊心合力,支持特區政府的防疫措施,才可令香港盡快恢復正常運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