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財政司司長將於2月23日公布新一年財政預算案,雖然香港現時面對疫情衝擊,經濟似已逐步走出困境,例如勞工市場明顯改善,失業率連跌10月至3.9%,不過復甦仍未夠全面。香港執行「清零」政策以盡快與內地通關,屬無可厚非。為了加強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繫,特區政府應考慮推出措施,支援港商融入國家內循環,並推廣「香港品牌」的價值。

把握機遇融入內循環

在「十四五」規劃中,內循環是國家未來重要的經濟發展模式。現時內地的港資製造業企業有4萬多家,如果它們可以參與內地大循環,將帶來重大機遇。特區政府應考慮配合國策,鼓勵和協助港商加快「出口轉內銷」的轉型,特別是把握電子商貿蓬勃發展的機遇,從而拓寬內銷渠道,依託「香港品牌」的優勢來參與和促進內地市場的高品質發展。

重塑「香港品牌」信譽形象

提到「香港品牌」,經過港商長期用心經營,「香港品牌」已是優質、時尚、信譽、物有所值和上佳服務的象徵,是香港重要的「軟實力」。然而,受近年香港與內地社會關係發生變化和2019年社會運動影響,香港形象在大灣區的消費者心中可能出現弱化跡象,「香港品牌」的形象亦因而大打折扣。

因此,特區政府、業界和社會各方應致力攜手重振、重塑香港形象,例如特區政府可考慮將「香港品牌」作為香港在疫的其中一個形象重建工程,率先倡導「品牌大灣區(Brand Greater Bay)」願景,提倡以品牌經濟為着力點,推動大灣區的高品質發展,宣傳香港在打造城市品牌以及本地工商界在產品設計、生產及管理和品牌創建方面的努力與成就。

組織推介會直播活動

此外,作為疫後復甦及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的活動,特區政府可於大灣區開展宣揚「香港品牌」的公關活動,並資助和鼓勵商會、行業協會等中介機構牽頭走進大灣區,結合大灣區各城市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偏好,組織「香港品牌及產品」推介會、展覽會和公益性直播活動。同時透過在社交媒體發放介紹選定行業的科技、生產及營商等特點和成就宣傳,提升香港、香港相關行業和香港品牌的集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