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迎春接福﹗

朵 拉

農曆新年快到了,家家戶戶忙着大掃除,小寒過後開始掛燈籠、貼春聯、製年糕做年餅,還有新衣新鞋更是不可少。大家口裏紛紛說「年味愈來愈淡」,「過年愈來愈沒意思」,但置辦年貨這事仍不可或缺。

年貨隨着時代變遷,有相同,也有所不同。從前物質匱乏,吃喝不太講究,重要是「便宜大塊」,也就是東西愈買愈多愈有過年氛圍。現在年貨種類繁,選擇多,大家開始重視品質,不再是一般的大魚大肉,也不再是普通酒水糖果瓜子甜食。食物力求美味,注重品質、包裝設計具有藝術感和文化感的創意產品,更受歡迎。因為拿出去送人時是帶着自己的面子一起去的。

曾經被許多人忽略的藝術,在疫情時代突然變紅火。鎖國封城那時沒法出門,宅在家裏無所事事的很多人開始學書法、學畫畫、學唱歌、學音樂。群眾突然紛紛走向藝術,因為發現疫情帶來的焦慮、緊張、擔憂、害怕、不安心態,專注於藝術創作的時候,可產生一種療癒的效果。

藝術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缺席,缺席的往往是人。過年除了吃喝玩樂,我們也不要忘記中華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春節時畫的中國畫,叫《歲朝圖》,又稱《清供圖》。

歲朝就是大年初一。中國人在春節首日,以鮮花、蔬果、文玩供於桌上,為春意盎然並求新年行好運,古人稱「歲朝清供」。唐朝有人開始將清供物品畫入圖中,意在祈福納祥。到了宋朝,愛書畫藝術的風雅皇帝宋徽宗每逢春節,就下令畫師們描畫冬季不能見到的花卉禽鳥,陳列宮中,以供賞玩,也增添歲朝的喜慶氛圍。現存最早的《歲朝圖》是北宋趙昌作品,顏色瑰麗絢爛,充滿節日喜氣,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歲朝圖》真正流行是在明清時期,一直流傳到現代。圖畫的吉祥物也從大至各種文房器物如硯台、古琴、雅石、古畫、石刻、鐘鼎等到小件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爆竹、蔬果等。由於是應景題材,寓意與諧音吉祥的瓜果花卉都成熱門題材。以新春綻放的梅花和山茶花,插在瓶裏,取「新春平安」或「花開平安」之意。柿子和造型像如意的靈芝則指「事事如意」,畫裏要是有白菜,即是「百財」的意思。石榴喻「多子」,佛手柑諧音為「福」,再加上幾粒壽桃,畫好題字即是「多子、多福、多壽」。明代的文人以宋人為典範,追求雅致的生活情趣,看重書齋陳設,尤其講究文人優雅秀氣,清玩之風有增無減,因此書齋清供頗為盛行。

春節時把生活中情調的追求入了畫,成為歲朝清供圖的主題,和當時受人歡迎的《四君子圖》、《歲寒三友圖》並列,為文人畫的固定圖式,這是中國繪畫史上特有的題材,其他畫種是沒有的。

宋代畫院的宮廷畫師每年都要向皇帝恭賀新春,《歲朝圖》的內容就是表達新年祝福和對來年的期盼。影響到大臣們也是《歲朝圖》高手。流傳到清朝,清代皇帝甚至為繪《歲朝圖》舉行儀式,親自下筆繪圖。清代皇帝不是漢人,卻不排斥漢文化。受到漢文化影響,新年開筆的傳統始於康熙,乾隆則把元旦開筆作為制度確立下來。在新年伊始的除夕子時,算準了新歲、新月、新日、新時,親手握筆,書寫天下新年第一筆,當然先寫「福」字,然後「宜春迓祥」、「一年康泰」等吉祥語,書法寫好,皇帝高興起來,還要畫畫。

乾隆皇帝御筆繪製的《歲朝圖》聽說有數十幅,現在收藏在故宮的有六幅,其中一幅還是70歲那年畫的。光緒皇帝也有一幅絹本設色的《歲朝清供圖》。皇帝的影響力比誰都大,民間畫《歲朝圖》的畫家益發受鼓舞。

歲首迎新的歲朝畫,來到清末民初,更多了淳樸民風和清新氣息。表達「歲歲平安」,選稻穗、花瓶或蘋果;期盼來年富貴榮華,用牡丹、芙蓉、桂花來表達;「多子多孫」除了石榴,還有葡萄、葫蘆、蓮蓬都很受歡迎。巧妙組合出吉祥的寓意,良好的祝願就在《歲朝圖》中。

除了蔬果,動物也是《歲朝圖》的主角之一。公雞、喜鵲、白頭翁、蝙蝠、鵪鶉等,都有相應的民俗文化內涵。最常見的雞,音喻吉祥,又有功名富貴之意,傳統花鳥畫中,雞經常被賦予五德的意涵,五德即「文、武、勇、仁、信」。而公雞的雞冠與雞冠花的組合,表達出「官(冠)上加官(冠)」,所以雞的形象在《歲朝圖》成最受歡迎的動物。

喜鵲和梅花經常一起出現題「喜上眉梢」,白頭翁無論一隻或一雙,都含有長壽和白頭之意。鵪鶉是「安居樂業」,至於明代最著名的《歲朝圖》,也是皇帝的作品,明憲宗畫手執如意的鍾旭和飛舞而來的蝙蝠,被視為「迎春接福」或「福來」及「福從天降」的吉兆。明憲宗朱見深在畫上題詩「一脈春回暖氣隨,風雲萬里值明時。圖畫今日來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不論是平民百姓或皇帝官家,「迎春接福」、「吉祥如意」都是共同的主題和願望。茶和酒,既是生活閒適富裕的體現,也是節日不可缺的物品。尤其「酒」與「久」同音,可以是壽命,也可與友情、幸福的天長地久相關。

教課時學生聽我說《歲朝圖》、《清供圖》,有目瞪口呆,有搖頭稱不知道,完全是在她們知識範圍之外。南洋人學水墨畫,吃虧在周遭沒有中華文化的環境,別說文房四寶等書畫用品找不到,連參考書也要從中國進口。

初學純粹是興趣,後來漸漸愛上水墨畫,對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底蘊,益發自信,讓身在南洋的我們生出一種傳承和推廣的使命感,決定在技法課程加入中國文學與文化的部分。《歲朝圖》便是春節快到來時的其中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