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樓價拾級而上,加上新按保政策出台,不少人將按揭年期延長,以求通過入息基準。根據金管局的數字反映,10月份的平均按揭貸款年期已增至333個月(即接近28年),創有紀錄以來新高。市民如果想入市,又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按揭年期呢?
須考慮壓力測試因素
大部分銀行最短的按揭貸款年期為5年,最長則是30年。而借款人亦可根據年齡、樓齡、利息、每月供款及壓力測試等幾項因素而去決定最合適的貸款年期。
事實上,大部分銀行沿用「75減樓齡/年齡」來計算最高按揭年期,並以較低者為準。假設A先生40歲,購入樓齡50年的物業,最高按揭成數為75-50=25年。樓齡無法改變,但年齡卻有可能因增加較年輕擔保人而降低。
假設B先生60歲,購入樓齡20年的物業,本應最高按揭成數只有75-60=15年,但如B先生的20歲女兒作擔保人,而女兒的每月收入大於每月按揭供款,按揭年期便有機會以女兒年齡計算,最長可增至30年。
按揭貸款年期越長,利息越多。假設貸款額500萬元,承造20年及30年的供款年期,以實際按息1.4厘計算,20年的全期利息逾73萬元,30年的全期利息更逾112萬元,兩者相差39萬元或53%。不過,全期利息只供參考,因利息除了根據年期,亦會根據拆息(Hibor)、最優惠利率(P)而有所改變。如未來遇上加息周期,利息將有機會大幅上升。
另外,借款人當然想縮短貸款年期,以盡量減少利息開支。但年期越長,每月供款自然減少,更有利通過壓力測試。
以首置客為例,供款佔入息比率及壓力測試基準分別為50%/60%,即每1萬元收入,每月供款不可超過5,000元及6,000元。如每月供款超過此水平,拉長年期亦是其中一個較易通過入息基準的方法。 ◆記者 黎梓田
評論